新快报讯 国家广电总局 2022 重点节目《行进大湾区 · 奋楫扬帆》" 佛山篇 " 将于 10 月 3 日晚在广东卫视和大湾区卫视播出。节目从季华实验室出发,展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湾区创新力量;探访佛山祖庙,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为城市注入的魅力;重温 " 三谭 " 故事,感受红色基因迸发的时代力量。
佛山科创展现创新力量
" 佛山一号 " 卫星是全球首颗仅重 100 公斤却能达到 0.5 米分辨率光学成像的人造卫星。通过它,能清楚看到地面上的一棵树、一辆车。这颗卫星,来自季华实验室。位于佛山三龙湾的季华实验室,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部署了包括材料科学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八个研究方向。其中,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的机械工程研究,成为了佛山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机器人被誉为 "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是衡量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季华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投身机器人研发工作,为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最尖端的科研力量。团队研发的作业型飞行机器人可以递送一杯温暖的咖啡,也可以执行电力维护等高空任务、救援任务。大部分工业生产线都是采用单臂机器人进行生产,而季华实验室,正在积极研究让机器人从单手操作到双手协同。
文化传承增添老城新魅力
行进在佛山,就像穿行在千年的时光隧道,传统的岭南文化薪火与迈向未来的智造曙光,在这里交相辉映。佛山,如何能做到把创新活力与古老文化完美融合?节目组走进祖庙寻找答案。
2007 年,佛山正式开启了旧城改造的探索之路。其中,千年祖庙的百年大修,成为最为瞩目的工程。而这历时 6 年的难题工程,最终获得了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最高荣誉奖——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让这座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重放异彩,文物保护工程师黄文铮功不可没。
黄文铮是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获得者,他的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出 " 古建筑屋脊整体吊升方法 ",使得佛山祖庙的修缮工作得以最大程度上保留 " 原汁原味 "。
参观岭南古建筑,灰塑不能错过。灰塑,是流行于广东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在唐代流传至今。灰塑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岭南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经历风吹雨淋数百年,仍能保持原貌。节目组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感受这项独特装饰工艺的魅力。
文化可以是有形的建筑,也可以是无形的艺术。在佛山南海千灯湖城市广场,不时会上演龙舟竞渡。桂城叠滘扒龙船,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因村内水道蜿蜒,村民们练就了一手龙舟水上漂移绝技。如今,佛山市把这一绝技搬到城市中心的千灯湖,创新性打造了 " 夜光龙船秀 ",让以前只有在佳节时分才能欣赏到的龙船表演,成为了周末固定的演出项目,圈粉无数。
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佛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史迹遍布,红色故事传颂。佛山明城镇的三谭纪念馆,记录着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三位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 革命三谭 " 参加了建党、建团、建军等党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献给了革命事业。
其中,被誉为革命 " 世纪松 " 的谭天度,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五次因革命被捕,其中有多次发生在香港。他虽身陷囹圄,尝尽各种酷刑,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谭天度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感慨万分。 节目的最后,沉浸式大湾区故事微剧场《秋怡》将带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这位先辈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