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周辰 文 /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10 月 2 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机场路 19 公里处的闫家岗农场,这里是距离城区最近的一处农业水稻试范区,秋风抚面,稻浪一片金黄,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城区里到这儿来感受秋日丰收的美景。
闫家岗农场共有水田面积 2186 亩,超级育秧大棚 20 栋。示范区以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观光农业为定位,整个园区由智慧农业示范区、科研攻关试验区、休闲旅游观光区、数字农业中控中心," 三区一中心 " 组成。
进入闫家岗农场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已经进入收获季的金黄稻田,稻田里一株株稻子已被沉沉的稻穗压弯了腰。站在稻田边上的游人手捧沉甸甸的稻穗,面对镜头笑得格外甜。有特意从城里赶来的阿姨们带来了五颜六色的丝巾和花裙子,站在稻田边上变换着不同的颜色摆好姿势拍照;有爱跳舞的阿姨直接戴上了红丝带,在稻田边上跳起了喜庆的舞蹈;最长见识的还有年轻的家长和小孩子们,对照着稻田边上的示意牌,家长们给孩子们讲解着京稻、糯稻和黑米的特征。
在智慧农业示范区里,已实现了 5G 网络的全覆盖,通过 5G 网络能够实现整个农田要素的数据采集。比如,稻田边上默默矗立着的一台自动水位仪,可以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水位监测数据,经云端分析,设置预设阈值或人为干预操作,启动或关闭灌溉执行系统,对农田定时定量进行灌溉。
相较于并不引人注目智能机器设备,穿过大片的稻田,来到农业范区的中心位置,两幅巨大的稻田画赢来了游客们更多了赞叹和惊喜。
在园区中央,登上 12 米高的观光塔,两幅巨型稻田画立即就从扁平变得立体,一幅农民、粮仓、收割机为主图展现垦区 75 周年沧桑变化,另一幅农业大机械搭乘 5G 航母破浪远航,两幅铺展在稻田间的巨型画作让登上塔端的游客们纷纷举起了手机拍照、自拍、合影,还有人在直播。
工作人员介绍,两幅稻田画是由白、黑、赤、橙、绿、紫、黄七种不同颜色的彩稻拼画而成的。如今,田里稻米都已成熟," 十一 " 长假之后就是收割的好时候,园区预计总产稻米 3000 余吨,较上年提高 8 个百分点。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