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今年哈尔滨的冬天仿佛来得更早了一些,夜晚逼近 0 ℃的气温让不少人穿上了羽绒服,感受着本不应该属于这个时节的寒冷。
然而相比室外的温度,黑龙江省体工队冬、夏两个大院的各个场馆里,反而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为了心中的梦想和家乡的荣誉,这些年轻的龙江体育人在 " 十一 " 期间仍在教练的带领下,忘我地进行着训练。
于他们而言," 十一 " 假期更像是个符号。他们要做的不是休息,而是加倍努力,用自己的汗水为祖国和家乡献礼。
冬季项目——延续冰雪项目龙头荣光
早上 9 点,省冰上基地速度滑冰馆,在几位教练的带领下,各个组别的运动员们进行着不同内容的训练。起跑、滑行,教练口中不时对运动员进行的技术要领指导,除了这些,训练场上听不见其他杂音。在这个被称为 " 冰上运动之母 " 的项目里,运动员们一次次地用极限速度冲向终点,争取最好的成绩。
" 不错殷琦,继续加油!" 在教练郝佳晨的鼓励下,已经年满 30 岁的殷琦在训练场上奋力滑行。在北京冬奥会女子 1000 米的比赛中,这位哈尔滨姑娘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获得第 15 名。相对于参加北京冬奥会前的紧张,如今的殷琦状态放松了不少。" 北京冬奥会上,我见到了更好的自己,竞技水平和心理状态也到了更高的层次。作为一个‘冰三代’,我的姥爷就是滑雪运动员,父母也都是练习滑冰出身,我希望这样的传统能在我身上有更好的延续。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在北京冬奥会后,我会尽力完成对于黑龙江的责任和担当,代表家乡参加冬运会的比赛。" 殷琦说,对于 2026 年的米兰冬奥会,她也仍然有一份期待。" 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听着队员在表决心,教练郝佳晨高兴地点了点头。作为代表中国速滑队参加 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选手,郝佳晨在 2021 年退役后回到了家乡黑龙江,成为了省速滑队的一名教练。对于 " 十一 " 假期,郝佳晨说,作为中国冰雪人,在冰雪赛季即将开始的时刻,只有做好每一天的训练,才是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在距离速滑馆不到 100 米的冰壶馆,同样是在平昌冬奥会后转型为教练的刘金莉,带领着一群不到 20 岁的小姑娘开启了一天紧张的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当运动员时还是最轻松的,只要每天管理好自己的状态就行了。" 刘金莉说,走上教练的岗位后,她才体会到了自己教练的不易——安排训练,掌控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调节,在运动员有心理波动时及时安抚 …… 虽然工作繁杂,但刘金莉乐在其中:" 其实我们冰壶项目打到最后就是在打心态,有时看到年轻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突破了心理障碍,发挥出了高水平,真的比自己在场上打出漂亮球时更开心。"
相比训练中的兢兢业业,刘金莉对家人的付出却少得可怜。对于刚满一岁的儿子,刘金莉只能让母亲帮忙照顾,在孩子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的阶段,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却都不是作为母亲的她。" 选择了教练这个职业,就必然在家庭生活上有些取舍。我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在自己热爱的职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带好队伍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得起队员们的努力,对得起我自己的付出,也对得起家人的支持。"
与冰壶馆一墙之隔的花滑馆,队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着训练。在这项艺术与技术并存的项目中,队员们不仅要做出高难度的旋转、跳跃,还要注意举手投足间的美感。纵然在训练中有跌倒,这些年轻的花滑小将们却依然微笑着重新站起,继续表演。小将杜云朗在教练吴家亮的指导下进行着合乐练习,据吴家亮介绍,为了备战全国少年锦标赛和全国锦标赛,队员们每天要在冰上训练 6-7 个小时。像杜云朗这样进行合乐训练,每名运动员每天要进行 3-5 次,其间教练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技术指导。" 基本上每年‘十一’都是这样的训练节奏,作为冰雪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大家也已经习惯了。" 吴家亮说,为了自己的梦想,这些花滑小将们放弃了同龄人该有的假期和娱乐时间,在教练的带领下一心扑在训练上,为的就是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未来能有机会走上更大更广阔的国际赛场。
在国旗的映衬下,省短道速滑女队主教练徐英男正带领着队员们在短道训练馆里一圈圈地滑行。" 注意细节,这一圈不错,继续起速 ……" 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荣誉之师,短道速滑运动员似乎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而徐英男这位在短道速滑教练岗位上奉献了近 30 年的名帅,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队员,要时刻扛起中国短道人的责任担当——不忘初心,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 这 20 多年的国庆假期,我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我想作为一名教练,只有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才有可能带动运动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 徐英男说,目前的这支黑龙江短道女队整体年龄相对年轻,现阶段的训练以储备体能和改进技术为主。队伍也有信心在全国比赛上延续黑龙江短道速滑的荣光,让龙江力量继续在国际和国内赛场闪耀。
夏季项目——用汗水重塑昔日辉煌
相对于冬季项目丰厚的人才储备,黑龙江的各支夏季项目队伍目前都在面临新老交替的阵痛。然而在重塑辉煌的困难阶段,各个队伍依然在努力坚持,在训练场上伴着汗水和泪水在梦想的路上向上攀登,争取重回顶峰。
下午 3 点,省重竞技训练中心的大力士们开启了当天下午的训练。在力量房里,20 多位古典式摔跤项目的队员们在器械前挥汗如雨。在刘德利、聂晓明和徐龙生之后,黑龙江古典式摔跤项目出现了人才断档。来到新的全运周期,一批 2002 年以后出生的年轻小将逐渐成长,接过了老将们的接力棒。" 虽然队员们在能力上与刘德利、聂晓明以及国内先进省市的队员还有着一定差距,但我们始终都在努力。"
教练寇利胜介绍,目前队伍的训练主要以改进技术、提高能力及体能储备为基本目标。面对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教练们也纷纷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教练和队员们始终在坚持,力争在每一堂训练课上做到最好。
不远处的训练馆里,举起杠铃时的吼声和杠铃的落地声此起彼伏。女子举重队的运动员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锦标赛进行着全力备战。在这支队伍中,李闫和田东苹已经成为各自级别的全国顶尖高手,并有望在全锦赛的赛场登上领奖台。据黑龙江女子举重队主教练刘尧介绍,虽然这支队伍只有 13 人且年龄结构比较年轻,但已经有 5 人能够达到全国前 6 名的水平。" 黑龙江女子举重队的优势还是在大级别中,现在这批队员相对年轻,冲击力很强。虽然这几年基层体校在女子举重的人才储备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口,但队伍始终在默默坚持,就是希望在全国比赛中展现我们的实力。" 刘尧说。
田径训练馆内,女子短跑组在教练朱立东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体能训练。" 这些孩子很多都是佳木斯等地市的,因为无法回家就留在队里训练。" 朱立东说,这些队员从备战陕西全运会开始,有的已经连续 3 年没回家了。队伍最近虽然没有比赛任务,但训练场上,队员们依旧在跑步机上全力冲刺,力量感十足的步伐踏得机器隆隆作响。" 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只有在训练中竭尽全力,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作为一名奋战在田径赛场多年、曾培养出名将孔令微等优秀运动员的名帅,对于黑龙江田径的未来,朱立东充满了期待:" 现在我们在短跑、男子跳远和男子铁饼项目上,都有好苗子冒了出来,并在全国赛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未来,黑龙江田径还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在田径训练馆楼上,另一支龙江体育的荣誉之师——女子篮球队正在球队代理主教练朱永福的带领下,积极为即将开始的新赛季联赛进行着备战。" 因为现在联赛的举办日期还没正式确定,但队伍依然按照预期的节奏进行训练和调整,每天的训练量都非常大,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朱永福介绍,目前的这支黑龙江女篮主要以 2002 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队员为主,无论经验还是技战术素养方面,相较于巅峰时期的黑龙江女篮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尽管这几年球队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教练和运动员们都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训练,争取在现有的情况下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朱永福表示,作为教练她希望队伍能早日结束新老交替,在全国的赛场上重现龙江女篮昔日的辉煌。
在乒乓球训练馆内,入选国青和国少队的龙江小将们正在总教练王飞的带领下,进行着出发前的最后一练。作为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支拥有现役奥运冠军的夏季项目队伍,队员们都以师姐王曼昱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训练结束后,在球类中心主任和教练员的陪伴下,队员们收看了世乒赛团体赛的比赛,隔着屏幕为王曼昱呐喊助威。看着爱徒的精彩表现,王飞坦言,随着比赛进程的深入,王曼昱的状态越来越好,展现出了一位成熟名将的风采,也激励着省队的年轻运动员拼搏奋进。" 作为一支拥有奥运冠军的队伍,全队现在都以王曼昱为榜样,她也用实际行动为年轻队员起到了带头作用。" 王飞说,他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下,队伍在未来会更具备冲击力,并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比于在家训练的运动员们,在陕西全运会上收获 1 金 1 银 1 铜的黑龙江省公路自行车队,则在远离家乡 3100 多公里的昆明,开启了孤行者之旅,备战即将开始的全国锦标赛。据省自行车队教练兼领队孟浪介绍,陕西全运会后,队伍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阵容,并补充了部分新鲜血液,争取做到公路、场地两条腿走路,力争在两个大项上都实现夺牌点的扩充。" 我们队一直被称为‘不回家的人’,近三年来在国庆长假期间也始终坚持训练。" 孟浪说,目前队伍每天都要骑行 100 公里以上,其中男队平均每周的骑行距离在 800 — 1000 公里,女队在 700 — 800 公里左右。
" 往年的全国锦标赛都安排在 7 月— 9 月进行,今年比赛被推迟到了 11 月左右,较为寒冷的气候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 孟浪表示,目前队伍的训练也以能力储备为主,争取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继续为家乡争光。
结语:
为了祖国和家乡的荣誉,在大多数人享受假期休闲放松之时,教练员们敬业地向龙江体坛的明日之星传道解惑,运动员们则在训练场上用拼搏与汗水,向心中的梦想全力冲刺。或许他们之中有人成为了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焦点,有人一直在基层默默无闻直至退役,但请不要忘记,在龙江体育每一个辉煌瞬间中,他们也曾用汗水和努力贡献过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组图片由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
编辑 张堃雷
值班主编 封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