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徐绍娜报道 第一架由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第一条中国的民营铁路 …… 江门无数个 " 第一 " 的背后是拼搏奋进和自强不息的华侨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当代江门人不懈奋斗的文化根基和力量源泉。国家广电总局 2022 重点节目《行进大湾区 • 奋楫扬帆》" 江门篇 "8 日晚将在广东卫视和大湾区卫视播出,多角度解读中国第一侨乡,展示古老、创新、快速发展而又文明宜居的多元化江门。
广东江门有着 400 多万五邑籍海外侨胞,分布在全球 107 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 " 中国第一侨乡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藏的一张张泛黄的侨批、银信,不仅书写着华侨对家国的无尽思念,也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教育观,形成了侨乡江门独特的家风文化。
节目中,节目寻访人秦海菲,循着高胡演奏家余乐夫父女二人合奏出的欢快旋律,步入开平风采堂,在飞檐翘角的建筑细节间、细致详实的文字记叙里,感受华侨文化的浸润以及江门家风文化的传承。百年来,朗朗的读书声,在三江汇聚的荻海埠头唱诵。如今,从江门这里走出来的 " 两院 " 院士已有 34 人。院士路两旁伫立的江门籍院士艺术塑像,正向世人诉说着江门浓厚的人文底蕴。
家风淳厚、英才辈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飞速发展,江门正以非凡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以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李佳为代表的 " 双碳 " 实验室科学家团队,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头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李佳的带领下,节目组来到小鸟天堂。巴金先生《鸟的天堂》中对小鸟天堂的生动描绘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如今,小鸟天堂已成为广东省生态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了侨乡江门让海外游子牵挂的一抹独特 " 绿意 "。
湾区融合,交通先行。中车广东公司,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这里,不仅为和谐号、复兴号等 " 轨道上奔跑的列车 ",提供了制造、维修、养护全周期的服务,还是新一代城际市域列车的研制之地。" 轨道上的大湾区 " 逐渐从梦想走进现实,让人想到了 1920 年全线建成通车的新宁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筹经费修筑的民营铁路。旅美爱国华侨陈宜禧以中国人的力量和技术,建中国人的铁路,这是江门人的百年 " 铁路梦 "。2020 年,新宁铁路全线建成一百周年之际,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这是侨乡从 " 铁路梦 " 到 " 枢纽梦 " 的圆梦时刻。
"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 伴随着孩子们嘹亮的歌声,节目寻访人来到冯如广场。高高矗立的雕像,寄托着后人对这位 " 中国航天之父 " 的缅怀与敬仰。身处旧中国,冯如为了研制飞机,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又是如何凝聚华侨力量,一步步发展起中国人自己的航天事业?节目最后,沉浸式大湾区故事微剧场《向阳腾飞》将带观众回到百年之前,重温冯如克服艰难险阻、逐梦蓝天的报国故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