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心移到小区、治理力量沉到小区、服务 " 末梢 " 落到小区。今年以来,合肥市出台《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全市 4357 个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10000 余名 " 红色小管家 " 投入到小区治理一线,打造全天候小区治理服务体系。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小区,实地了解小区党组织如何更好发挥效能融入基层治理 " 微细胞 " 中。
建强小区党支部,群众有了主心骨
今年以来,南七街道以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对街属 44 个小区党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择优选派 34 名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到小区担任党建指导员,46 名懂党务、熟业务、能干事的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招募 28 名热心肠、有威望、素质高的小区党员担任红色小管家,健全 " 街道党员骨干(党建指导员)+ 社区党员工作者(小区党组织书记)+ 小区党员(红色小管家)" 的基层治理队伍体系。
" 小区党支部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真不错!" 馨怡家园小区居民王阿姨夸赞道。该小区共有 328 户居民,多是原合肥市化工机械厂的退休职工,老年人居多,大家希望有一个聊天谈心的活动地点。小区党支部了解到居民心声后,立即牵头召开由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党群议事会,共同商议建一个休闲凉亭的议题。随后,小区党支部将此议题上报。目前,该项目已纳入 2022 年南七街道暖民心实事项目,预计 10 月底前完成。
" 小区有党支部、楼栋有党小组、单元有中心户,小区就有了核心。" 科企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海燕兼任馨怡家园小区党总支书记,她说,无论是党的政策宣传贯彻,还是小区事务协商,都能在小区里很快完成。
党建引领有力度,小区治理有质效
党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纵向延伸,切实打通基层治理 " 神经末梢 "。
9 月 28 日下午 6 时,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和寓家园小区居民张女士将电动车骑到楼下充电桩处,扫码支付 2 元钱,为电动车充电。这是张女士每天下班后回到小区必做的事情。
" 自从 5 月份安装充电桩之后,就彻底告别飞线充电了。" 张女士说,她住在五楼,以前由于没有充电的地方,不得不私拉电线,趁物业巡逻人员不注意时偷偷充电。现在,小区里每幢楼前都安装了 20 个电动车充电桩。
今年以来,瑶海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小区(片区)治理工作,按照 " 一小区(片区)一党组织 " 模式,共调整完善小区(片区)党组织 475 个,建立并完善 " 社区党委 - 小区(片区)党支部 - 楼栋党小组 - 党员中心户 " 的组织体系,让党的组织体系在小区(片区)治理中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 截至目前,共挂牌公示小区(片区)党支部 475 个、楼栋党小组 2051 个、党员中心户 2820 户。各小区(片区)党组织共完成开门一件事 475 件。" 瑶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党组织体系,筑牢微治理根基
组织触角在小区扎根,治理要素在小区集聚。
今年以来,合肥市将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由社区延伸到小区,按照 " 一小区一党组织 " 模式,成立小区党组织,对党员人数较少的小区和零星楼栋,成立片区党组织。同时,建设 " 基层治理指导员 + 小区党建指导员 + 小区党组织书记 + 红色小管家 " 的小区治理团队,常态化选派基层治理指导员,全面选配小区党建指导员,坚持配强小区(片区)党组织书记,持续配备小区 " 红色小管家 "。
截至目前,全市 560 个社区已重新调整组建小区(片区)党组织 2688 个,4357 个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同步选派 2688 名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遴选 5499 名党员居民骨干担任小区党组织成员,核定配备 " 红色小管家 "10559 名。" 小区(片区)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领导小区治理工作,指导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履约,及时向社区党组织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积极推进问题解决。
据了解,全市各地纷纷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自治机制,搭建 " 周末议事厅 "" 板凳会议 " 等协商议事平台,建立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责任落实机制。其中,对小区 " 红色小管家 " 发现和收集的问题,能自行处理的,就地处理;无法自行处理的,由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在小区内协商解决;小区内不能处理的,社区梳理上报,街道(乡镇)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通过 " 吹哨派单 ",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
6 月以来,全市在小区解决群众日常问题 5 万余件,由街道 " 吹哨派单 " 解决加装电梯、小区改造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700 余件。
崔俊义 刘亚萍 本报记者 苏龙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