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10 月 10 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 " 营造良好环境,共筑心理健康 "。为帮助市民对精神心理疾病有正确认识,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二疗科主任孙贤俊。
孙贤俊介绍,按照目前的精神疾病国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有几百种。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复杂性程度,大致可分为十大类,其中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这些也是纳入现在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疾病。同时也是目前纳入我市医保的特殊疾病门诊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的精神心理疾病。
除了这些重性精神疾病以外,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孤独症、多动症也是精神疾病。还有老年人患脑中风之后出现的精神心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经历应激事件如丧偶、离异、失业等导致的一系列精神心理问题都在精神心理疾病的范畴之内。
孙贤俊表示,据统计,目前我国所有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在 15%,其中仅有 1% 为重性精神疾病,剩余的则大多数为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而到目前为止精神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因素,很可能是多方面、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童年成长负性经历等。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已有 4000 多万的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在 6% 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人群中,有 17.5% 也就是近 1/5 的青少年患者有心理障碍,而其中真正能走进医院得到正规系统专业治疗的不足 1%。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或者说对精神疾病的漠视、偏见、误解,以及本身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都成了看病治疗的拦路虎。除此之外,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达到 38.2%。" 这也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存在睡眠问题。" 孙贤俊告诉记者,85% 的失眠人士都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系统的治疗。所以心理健康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充分重视与关注,要普及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增加心理健康培训,宣传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识。维护心理健康应从自我做起,创造关爱环境人人有责。
孙贤俊提醒,不同的环境影响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产生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注定不同的行为。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也建议市民掌握更多的精神心理疾病常识,更加主动地掌握自身的变化,主动去关心爱人、朋友、同事,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做到尊重、关心、不排斥、不歧视。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尽早进行必要的咨询、检查和治疗,让精神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下得到及时的干预。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