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0-16
范稳:在太阳转身的时候记录这一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斯佳)从 " 藏地三部曲 " 开始,走入生活现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范稳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多年来,他以《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重庆之眼》《吾血吾土》等建构了绚丽多姿而坚不可摧的小说王国。如今,范稳从过往历史中转身,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的时代和生活,《太阳转身》便是这次壮丽转身的最新收获。

小说《太阳转身》以一桩儿童失踪案为发端,讲述了一位退休老警察在责任感和正义心的驱使下,坚持追踪案件直至水落石出的曲折故事。热心、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找回失踪儿童的同时,也找回了久远的民俗文化和民族传统。太阳在这片土地上转身,人们的生活也因为脱贫攻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中,范稳依然执着地行走,将哀婉动人且不乏昂扬斗志的脱贫攻坚史诗娓娓道来。在评论家陈晓明看来,范稳对文学始终怀着他独特的追求和态度," 看上去文气的他实则是一个文学的硬汉,或者说是一个文学勇士。他只啃硬骨头,只写难的文学,也就是说,他的写作要翻山越岭,甚至要披荆斩棘。他有一股劲,这股劲让他的生命与他的文学同在。"

△范稳 受访者供图

作家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

现代快报:首先请您谈谈《太阳转身》的创作契机。为什么选择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样一片南国边地作为故事背景?最初选定这个题材的缘由是什么?

范稳:当初,我是从一些媒体那里得到信息,说这个地方脱贫攻坚战已经打了好几年,做得还不错,也总结出一些比较感人的先进典型,所以 2020 年元月我就去了。那个地方是喀斯特地貌,就是石漠化,过去有些村庄面对石漠化会搬迁,因为石头比土还多,没法种庄稼。但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边境一线,搬迁后边防线就空了,所以当地人提出 " 搬家不如搬石头 ",把石头挖出来,再从很远的地方把土运过来、填下去。我觉得这也是治理石漠化的一条新的路径,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新的模板,所以就把它作为我的故事的发生地和写作背景。

我在写作的时候,把故事背景放在民族文化的环境里,放在一桩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这样进入脱贫攻坚的现场,会让小说更好读一些,更有分量一点。因为小说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有很多不同的讲述方式,就看作家选哪种能引人入胜。

现代快报:书名《太阳转身》来自壮族濮侬支系的太阳神话,您在小说中为这个神话意象赋予了新的意义:" 太阳从这个北回归线上的村庄转身,不是悄然离去,而是王者归来。" 请您具体谈谈作品中 " 太阳转身 " 的意蕴和内涵。

范稳:我跑的这几个村庄,北回归线就从村庄里穿过。脱贫攻坚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让人们摆脱了贫困,也转变了身份,我主要还是想体现这样一种意义。当下的农村,人们的身份在不断转换,不是说祖祖辈辈盘田种地就只能是农民,他们也可能成为打工者,或者在校读书的学生。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劳动人民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变自己的身份,融入大时代。过去城市与乡村这种固定的模式,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发生转变。

" 太阳转身 " 不只是书中汤谷寨和南山村的转身,也是主角卓世民的转身。卓世民本来是一个退休的刑警,照理说应该颐养天年了,但是当他遇到这样一桩儿童失踪案以后,他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等等,让他又成为一个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自己的人生也完成了一次转身,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

现代快报:《太阳转身》也是您在创作上的一次 " 转身 "。您之前的 " 藏地三部曲 " 和《吾血吾土》《重庆之眼》等作品更倾注于历史叙事,把民族文化与历史作为表现对象,为什么这次把目光转向了当下?

范稳:过去我确实是以历史题材的写作为主,因为我是一个历史感比较强的作家,现实题材我总觉得不好把握,有些事情需要经过时间的过滤、沉淀才看得清楚,才好表现。这次以现实题材的创作为主,我觉得算是时代的召唤吧,脱贫攻坚这么大一场战役,我们的作家应该在场,作为一个记录者,甚至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进去,哪怕写得不够好,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参照性的东西。后人可以通过这些记录了解到我们这个时代。

△《太阳转身》范稳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到生活中去,走得越偏远越好

现代快报:您倡导 " 文化发现型 " 的写作方式,即作家在人类文化遗产或现实生活中寻找文学的富矿。这次您发掘到的 " 富矿 " 是壮民族文化。与之前您接触的藏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相比,壮民族文化有什么特点?作为非少数民族的作者,在书写少数民族文化时,您如何克服文化隔阂感和陌生感?

范稳: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生活工作的云南又是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多民族呈现的就是文化多元,有万花筒一样绚丽的风景。如果你作为一个游客到这里来旅游,你可以因为这里文化的丰富灿烂而感到眼花缭乱,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带来的新鲜感。但身为作家,如果要书写这个民族,就应该把这个民族的文化当成一门专业、一门功课来学习,你要感知他们的文化,还要学会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比如说歌谣,藏民族因为生活在高原,他们的歌谣很高亢,充满阳刚之气和高山峡谷、大江大河的那种气势;而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傣族、壮族的歌谣就很委婉柔美,像小桥流水。壮民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稻作文明,他们吃手抓饭、五彩饭,把米饭做出各种花色品种,很用心用情,有自己的特点。

现代快报:您始终坚持 " 在大地上行走和学习 " 的文学立场,创作每部小说前都会做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案头工作。在为《太阳转身》采风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可以分享?

范稳:他们说我是一个行走类型的作家,我为此挺感到自豪的。我的每一部作品首先第一步就是采访,出去行走,到故事的发生地、背景地去走村串寨,扎下去感受当地的文化背景。我经常跟一些作家说,不要组织你们去采风,你们才报个名参加,不组织你们自己都应该下去。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就应该到生活中去,走得越偏远越好。这些地方的某种生活方式在很多读者看来是很新奇的、很新鲜的,云南又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应该去开掘这些资源,把它呈现出来。

我这么多年来经常在下面跑,总是能看到当地人的淳朴,尤其是边境线上的村寨,那些村民都是很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对守卫边疆、守护国境线看得比谁都重,就是 " 为国家守大门 " 的那种意识,他们的家国情怀让人感动。

现代快报:后期创作如何呈现采访获得的材料也很重要,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心得,有没有觉得困难的时候?

范稳:写作总是有困难的,有时候思路受阻写不下去,也有时候觉得自己对某个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就再回去补充采访,好在现在交通也方便,一天就可以赶到。比起之前采访的时候,无论安全保障还是采访条件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去是 2000 年前后,很多地方不通公路,还要骑马,经常有泥石流,很多村庄连电话都没信号,进去就是十几天杳无音讯,家里人也着急,有时候想打个电话就得从村里走路到镇上去,至少走一两个小时。现在条件好多了,即使是偏远的村庄开轿车也都能开到,以前的路坑坑洼洼的,没有越野车开不过去的。所以这就是书里的曹前宽为什么非要修路的原因,在大山深处的村庄,一条路对他们来讲就是生命线,有了路一个村庄就活了,年轻人出去打工也好、做生意也好都方便,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方便出售了,生活观念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我们是历史的一个个注脚

现代快报:读您的小说不难发现,您在塑造人物时具有明显的传奇色彩和英雄主义倾向。后记中说 " 我相信有的人,就是为演绎传奇而活着。这让我们这样的写作者不至于太寂寞。" 能谈谈您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吗?

范稳:任何小说人物一般都有自己的人物原型,就像鲁迅先生说的 "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为了老刑警卓世民这个人物,我采访了很多搞刑侦工作的警察朋友。虽然都是工作,都是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华,但我觉得警察的工作比我的工作更有传奇色彩,因为他们有出生入死的时候,这恰恰是我们作为写作者很感兴趣的非凡人生。我还是希望我笔下的人物有高出常人的一些光辉的品质,他一定要有不同凡响之处。曹前宽这样一个乡村基层脱贫致富的带路人,也是我在边境十几个村庄走下来以后总结归纳的文学人物,他的原型之一是我在靠近中越边境的一个苗族寨子里采访的老民兵,他家就在边境线旁边,当年也是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后来也一直在守卫边境。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英雄人物存在,只不过我们缺少发现。

现代快报:您一直致力于书写 " 史诗般的大书 ",作品的时间跨度都很大,空间也是立体多维的;同时,您也提出 " 把握一个时代的特征、认知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需要某些鲜活的点,就像有智慧的人用一个支点便可撬动地球。" 在《太阳转身》中,您是如何将 " 脱贫攻坚 "" 现代性 " 这样宏大复杂的命题落实到具体鲜活的点上的?

范稳:大历史实际上是由一个个普通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同时个人也是在大历史当中呈现或者改变自己的命运,作家要去找的就是能给历史作出诠释的那些人生和人物。我们父母那一辈,包括我们的经历和人生命运都与大历史紧密相连,这些都是对我们这段历史的一个个注脚。《太阳转身》这本书里,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也是靠像曹前宽这样的人,他们修一条路,这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注解。我们不能把个体的命运和宏大的历史割裂开来看,在宏大的历史叙事里都是鲜活的人物,而我们的责任是用文学的真实呈现历史的真相。

现代快报:在您看来,作家的责任是什么,或者说,写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范稳:写作是个体化的劳动,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责任感,或是为自己书写,或是为社会书写,或是为时代书写。在我这里,作家的责任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地方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因此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跳出自我的书写,是一种文化发现的书写。海明威是走向世界去书写的作家,他去西班牙、非洲、加勒比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创作素材;福克纳就写那个邮票大的家乡约克纳帕塔法县;普鲁斯特、卡夫卡则是对自我、内心进行深入挖掘。你说他们没有责任感吗?他们可能是另外一种责任感。而我们这一类型的作家是为了让读者看到社会的丰富多彩,看到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现实生活方式。

范稳

国家一级作家,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已出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约 700 万字。曾三次获茅盾文学奖提名奖,还获得过《十月》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双年奖,百花文学奖,《当代》文学拉力赛 2021 年度总冠军,2017 年和 2021 年 " 中国好书奖 " 等多个国内文学重要奖项,《水乳大地》入选 "70 年 70 部经典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意、日等国文字。

(编辑 高淼)

相关标签

神话 文学 重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