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 17 日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感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 14 亿多人口的现代化。他回忆起在福建工作时曾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 曾几何时啊!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 确实,中国的发展巨变令世界惊叹。
《欧洲时报》称,在这个地球上,平均每分钟有 7300 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吞吐;平均每天有 40 多列火车在中国与约 200 个欧洲城市间穿梭;从门类齐全的 " 世界工厂 " 到商机无限的 " 世界市场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惠及全球。
基里巴斯总统塔内希 · 马茂接受《环球时报》书面采访时表示,2020 年初的第一次中国之行令他大开眼界,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正过着高质量的幸福生活。这表明,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让富者更富,而是着眼于提升那些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马茂说,他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故事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18 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船舶往来如织,一片繁忙红火景象 。(视觉中国)
" 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 18 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通过了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草案)提交各代表团讨论。
18 日,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话语,这不仅成为国内媒体报道的焦点,也吸引了国外媒体的目光。新加坡《联合早报》18 日详细报道了这个 " 微镜头 " 故事。在会上,习近平与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工人郑志明亲切交谈。郑师傅讲述了制造业发展变迁的故事:过去,他们学别人,拆了零部件去研究;而现在," 当年的领先者有的反过来学我们,拆了我们的零部件去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也想起了在福建工作的往事:当年他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
现代化为何物?习近平回忆说:" 记得当年我到农村去,当地‘秀才’跑我那儿来宣讲,说‘咱们今后现代了,那都不一样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包子饺子肉丝肉片’。"" 现在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了," 习近平说,"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这也是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新的承诺。"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巨变,每一个中国人和来过中国的外国友人都能感受到。乌干达《新视野》杂志记者纳尔逊 18 日下午在参加完对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的集体采访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很高兴能够了解到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国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纳尔逊说,此次参加中共二十大采访报道让他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它赋予人民主人翁意识,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去。他说," 我们非洲很多国家有被殖民的历史,民族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大多效仿西方的民主制度,但其中的不足已经显现出来。" 纳尔逊认为,中国的民主不仅使发展更公平,而且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负责任的领导力。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 18 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面临诸多必然矛盾。然而,中国人民并未选择走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和争霸实现现代化的 " 邪路 ",而是自力更生,坚持走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时间的现代化历程,从 " 一穷二白 " 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正体现了 "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
" 中国人民的成就、世界人民的胜利、人类文明的进步 "
随着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词。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全新的 " 政治词语 "。报道称,二十大报告提出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明确定义。
上海陆家嘴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 我曾去过北京、上海等地。从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 4 个多小时就能抵达,非常迅捷。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如高铁一样,都拥有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 东帝汶总理鲁瓦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数亿人完全脱贫的奇迹,这一成就举世瞩目。"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奇迹存在,那么中国几十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绝对是其中之一,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中国人民的成就、世界人民的胜利、人类文明的进步。"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拉杰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发展更注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诉求平衡,注重共同富裕和集体进步,而不是像西方那样造成病态的贫富两极分化。" 中国还注重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协调,例如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与我几十年前第一次到中国时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创造发展奇迹,主要是因为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实施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这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中国与西方发展的交叉线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中国商品以及对外贸易和投资等惠及全球。巴西金融情报网称,中国的发展让巴西经济受惠良多。中国是巴西商品的最大买家,对巴西 GDP 增长的贡献最大。报道称,一切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 中国经济好,巴西就好 "。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称,中国的发展成就鼓舞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问题,安全赤字、疫情肆虐、债务高企等因素给多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世界期待中国能够进一步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助力世界应对各项挑战。
《欧洲时报》称,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了一个交叉线——前者上行,后者下行。近年来,西方民粹主义盛行,经济危机频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加剧。而中共领导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报道称,在中共二十大开幕当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欧洲通胀将继续上升,欧洲经济与民生面临凛冬严寒的考验,而 " 最糟糕情况还没到来 ";中国则在为欧洲人赶制过冬的保暖衣物与器材。
当地时间 17 日,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法国巴黎车展在停摆四年后重新拉开帷幕。在展会上,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出现在显眼位置,而德国车企大众、宝马都没有来。德国《世界报》称,这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法新社称,与以前人们对中国汽车 " 廉价低档 " 的印象不同,本次中国品牌展出的均为中高档车。报道羡慕地称,今年比亚迪将在全球生产超过 260 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跑者。
据中汽协的报告,今年 8 月中国汽车出口 30.8 万辆。中国不仅成为当月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也是今年累计第二大出口国。而在 20 年前的 2002 年,世界汽车出口量为 2210 万辆,德日汽车出口均超百万辆,而中国汽车出口(不包括高尔夫球车等)仅 2.2 万辆。一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这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例证。"
来源:环球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