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0-19
快快评 | 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他成党的二十大代表,见证奋斗的力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08 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14 年过去,那个曾经瘦小无助的男孩已经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大山从教。而今,已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刘秀祥表示,走出大山不应该是为了逃离大山。赴京履职的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让像他一样,在大山深处从教的乡村教师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刘秀祥,也活成了一个可亲、可敬、可佩的人。这,就是奋斗的力量。

4 岁丧父,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从小一边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一边完成学业。上学期间,刘秀祥发过传单、摆过地摊、做过家教,不仅要供自己和妈妈生活,每个月他还给捡废品时认识的弟弟妹妹打钱,供他们读书。从刘秀祥身上,我们似乎更能理解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的耐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的坚韧、" 假如生活给了你一个柠檬,就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 " 的乐观豁达,更加相信了奋斗的力量。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回乡十年,刘秀祥发起的 " 助学走乡村行动 ",累计资助学生 4200 多人,资助金额达 1300 多万元。2012 年,望谟全县只有 70 人录取本科,2022 年,有 1302 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 55.48%。当地的数据是最好的回报,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

事实证明," 大山深处也能办出好教育 "。刘秀祥不惧困难,立志做大山深处学子的 " 引路人 ",以教育之手将家乡更多孩子 " 推 " 出去。

刘秀祥曾说," 人活着不应该只让人觉得可怜,还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贵州望谟 ",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给那些身处逆境中的学生照亮了一束光,希望孩子们能从刘秀祥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并以此作为突破自身困境的榜样。

奋斗的力量值得传递,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槿色凉秋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