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5 月,贵州省委宣传部和省委网信办组成帮扶水城区乡村振兴工作队,下派 7 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分别在营盘乡、海坪街道、果布戛乡的多个村,开启了 " 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真抓实干 " 的驻村帮扶模式。
在这里,驻村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件件实事、好事办成,让 " 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治理、基础设施改善 " 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水城区营盘乡红德村、哈青村以及海坪街道甘塘村,对其发展变化进行了采访。
甘塘村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东南部,距市区 33km。早些年,甘塘村由于产业单一,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经商、务工,让这里成了一个 " 空心村 ",村民们靠种植传统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自给自足。
为了摆脱产业单一、发展滞后的困境,近年来,甘塘村通过产业带动等方式,让这座昔日的 " 空心村 " 不仅蜕变为游客追寻的 " 诗与远方 ",还成了六盘水乡村振兴的 " 样本 "。
今年,甘塘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棚里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反季节金耳菌,60000 棒金耳的试种成功,不仅让甘塘村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还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规模化金耳基地。
2021 年,自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甘塘村以来,宣传部部机关第五、第八党支部多次赴村开展工作,协调有关事项、解决实际困难,以扎实的作风,实干的锐气,获得党员结对户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甘塘村村党支部以 " 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 " 为主题,梳理全村群众 " 急难愁盼 " 的大小事,积极为民办实事。
据了解,甘塘村第一书记曾协调资金 10 万元为甘塘村小学近 180 名学生定制了校服和棉服,给学生送去了冬日的温暖。
通过协调,在水城区发改局、区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村里修建了河堤,防治了山洪。为利于村民出行,党支部另外协调资金在河堤上、道路岔口修建了便民路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甘塘小学辐射周边三个乡镇,吸纳学生近 180 名就读,是一所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小学。在省委宣传部驻甘塘村工作开展初期,就对学校发展予以重点关注。
" 我们学校建校时间较早,原有的校舍已不符合教学需要,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方争取,区教育局统筹考虑,今年投入资金给我们重修了校舍,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教学环境将大为改善!" 甘塘小学罗泽彪校长欣喜地说,新修建的校舍投入使用后,还可解决学龄前儿童就读幼儿园的问题。
同时,村里还发展百合、菊花等花卉种植产业。甘塘村党支部积极对接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为村种植、养殖做好技术服务保障,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和省委宣传部支持,做好硬件设施提升、品牌塑造推广,服务花卉产业发展。昔日的 " 空心村 " 正逐步开启不一样的 " 花样幸福 " 生活。
另外,在甘塘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当地还组建了 " 人才库 "。大家瞄准本地市场,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培训承办、档案服务、文化传媒等业务,今年营业收入预计突破 100 万元,为村集体带来 30 万元的收入。
如今,甘塘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8 年的 6720 元增加到如今的 12680 元。
一件件民心工程,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的甘塘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宜居村庄。
" 对于甘塘村而言,每一天都是新起点。如今的甘塘变化大,村民精神面貌好,幸福感指数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管彦富说。
李梦秋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