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10 月 20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通过 " 信用中国 " 网站,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审核修复完成 1572 件信用记录,建设市场受理异议处理 21 件,完成信用修复 1 例,道路水路运输市场认定修复道路运输经营者 318 家、水路运输经营者 6 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51 名。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招投标领域信用手段的应用,以及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 " 双公示 " 信息归集水平的提升,包括交通运输领域在内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自身的信用状况,申请信用修复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江苏交通建设、运输两大市场从业主体众多,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有关信用管理制度,指导和帮助失信企业申请完成信用修复。
9 月 30 日,淮安市某货物代理公司负责人寻求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帮助,称其公司今年 1 月份因车辆未按规定参加年度审验,受到行政处罚,被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并公示在 " 信用中国 " 网站。企业准备参加某项运输业务的招投标,担心失信记录会对投标产生不利影响,于是申请信用修复。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立即调取了该失信行为认定、公示的相关材料,确认企业已经办理了车辆审验、履行了处罚义务、纠正了失信行为,当场指导企业填写了《信用修复承诺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表》,签署同意修复的意见,指导企业在线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企业以前的失信行为信息从 " 信用中国 " 网站撤除,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
围绕 " 服务好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 " 的目标,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 " 两完善、两提升 " 逐步健全交通运输领域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机制。
一方面,完善信用修复管理制度,提升信用修复规范化水平。交通建设市场、运输市场管理部门针对各自特点和实际操作需要,分别细化了信用修复相关工作要求,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帮助企业申请信用修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以苏州市为例,今年以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清理异常经营主体 774 家,助力 153 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同时,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做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服务工作,苏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建立了信用修复告知机制,实行 " 两书同达 ",即在送达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方便市场主体完成自身失信状况修复。
另一方面,完善信用修复线上渠道,提升信用修复工作质效。2021 年,省交通运输厅开发 " 网上司机之家 " 信用修复微信小程序、配套培训课件、考核题库,进一步打通 " 线上 + 线下 " 信用修复双渠道,并首先在无锡市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省推广应用。2022 年,江苏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服务平台(二期)上线试运行,信用修复线上渠道进一步完善。今年,淮安市盱眙县还探索 " 线上零见面 " 信用修复,累计线上修复 5 家企业 7 条失信记录;徐州市开展 " 信用修复 e 上行 " 便民行动,积极引导经营人和从业人员利用 " 网上司机之家 " 微信小程序实施信用修复;南京、常州、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等市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失信惩戒不是目标,通过惩戒失信实现自觉守信才是最终目的。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将立足更加贴近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自身信用水平,营造诚实守信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