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0 年作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基层社区工作,一干就是 20 多年,刘兰伊见证了社区基层治理发展的新变化:从最初较为粗放式的兜底服务,到现如今党建引领精细化分类服务居民,基层党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格局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她是如何带领街道干部群众激活基层党建 " 一池春水 " 的呢?记者进行了走访。
近年来,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以 " 党建共享家 " 为平台、" 三社联动 " 为抓手," 街长制 " 为依托,打造 " 三进网格 " 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 " 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 " 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特别是 2020 年上半年,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党委还荣获了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刘兰伊认为,要变 " 单兵突进 " 为 " 集团推进 ",必须坚持 " 全域化大党建 " 工作理念,着力打造相融共生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于是,近年来她和街道同事们主动搭建服务群众 " 主阵地 ",依托 " 大党委 "" 大工委 "" 社工委 ",进一步壮大 " 党建共享家 " 的力量,与 161 家省市区级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确立为结对共建单位。开展以 " 红色打卡 1 小时 " 为主题的 " 四个一 " 结对共建活动和 " 党员云日记 " 入户走访活动。
同时,先后联合街道辖区内的 52 个物业共同组建 " 共享家物业联盟 ",对老旧楼院逐步进行 " 一院一策 " 的分类、提升和改造。联合辖区 78 家中等以上的新经济组织成立了 " 白银路共享商会 ",在辖区开展扶危助困、复工复产活动,并在抗疫期间捐资捐物,着力打造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前沿 " 红色阵地 "。
为提升基层治理 " 源动力 ",刘兰伊还带领街道在 2019 年开设 " 社区先锋工作坊 ",并于 2021 年升级为 " 先锋学院 ",通过 " 开放式参与空间讨论 "" 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培训 " 等内容培育辖区各类先锋力量与社会组织,探索将辖区党员骨干培育成专业社会工作者,将支部建立在社会组织中,进一步增强党组织造血功能。
在白银路街道,有三个 " 同心圆 ",这也是刘兰伊和街道同事们共同推进党建融合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的 " 利器 "。
街道首先搭建共治 " 同心圆 "。以市、区两级单位为主力,依托 " 街长制 " 将辖区内公安、市场监管、执法、环卫等部门紧密联合起来,确立了街道牵引、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解决辖区公共环境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让各领域党组织不再做基层党建工作的 " 旁观者 "。
其次 , 搭建共建 " 同心圆 "。以辖区各类党组织为基础,构建街道一级 " 大网格 "、5 个社区二级 " 中网格 "、30 个党支部三级 " 小网格 " 的三级党建网格工作架构。通过三级网格党支部下组建 41 个涵盖物业管理、法律援助、文体教育、卫生服务等多种服务类别的党建服务点 " 微网格 " 细化党建特色服务。
第三是搭建共享 " 同心圆 "。以居民先锋力量为抓手,积极培养 " 党员先锋 "、挖掘 " 居民先锋 "、引进 " 专家先锋 "、培育 " 单位先锋 ",加强基层党建 " 细胞 " 建设,进一步激活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巨大潜力。
在三个 " 同心圆 " 的 " 圆环效应 " 下,街道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综合提升。
基层党建促进民生服务,如何让更多居民群众更直观地看到这些成效。除了居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各类活动外,白银路街道还创立了 " 五位一体 " 公众号宣传阵地,让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喜闻乐见。" 党建共享家 "" 党旗下的三社 "" 晓融抖知道 "" 白晓暖日记 "" 白晓百在线 "5 个公众号栏目,采取轮值制度,定期对基层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使辖区居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触手可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颜晨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