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0-23
冰城新农人勇闯创业路 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胡春风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 文 / 摄

金秋时节,黑土地上沉甸甸的收获映衬着乡亲们的笑脸,在粮食作物抓紧颗粒归仓的同时,食用菌也迎来了丰厚的采收季。走进我市知名的鑫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几十栋大棚里的 " 吊袋木耳 " 已采摘完毕,合作社理事长关玲正带领社员忙着采运成熟的猴头菇,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

从当年的 " 血本无归 ",发展到今天占地 9 万平方米、" 产研加销 " 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玲带领乡亲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打造响亮品牌,让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冰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富民好产业。

无惧挫折,坚定创业

关玲年轻时曾只身闯荡木材加工行业,经过几年的打拼事业有成。2014 年,42 岁的关玲开始琢磨起黑木耳种植项目,她和几位合伙人投入 300 多万元搞起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不懂技术,先尝试摸索着干。" 哪想到,培育食用菌可不是摆弄木头。由于杂菌率高发等原因,导致长出的木耳先天发育不良,个小又干枯,根本卖不上价,前期 300 多万元的投入差点都赔进去了。"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挫折,关玲沾满泥土的手紧紧攥着发育不良的木耳菌包,愁眉不展。

这个不小的打击没有击垮关玲,吃一堑长一智,她决定重打鼓另开张,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她把目光盯向了尚志苇河等地,那里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关玲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虚心求教,认真查找问题原因,逐一破解,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木耳种植技术。

重振旗鼓,做大产业

重振旗鼓面临资金难题,有关部门帮扶贷款注入了合作社,为合作社 " 涅槃重生 " 提供了动力。同时,合作社聘请技术员,走出去、请进来提升种植技术,循序渐进扩大再生产。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木耳质量,合作社从源头开始发展食用菌的全产业链。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建成了工厂化菌包生产线,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液体发酵制种设备,增加了猴头菇和滑子蘑等多种产品,食用菌的年产量达到 1000 万包。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 耳语倾鑫 ",优质的黑木耳、猴头菇、滑子菇等产品除了批发到东宁、尚志,产品还通过微商远销到泰国等地。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钻研,关玲带领的鑫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食用菌吊袋示范大棚 40 栋、温室大棚 20 栋、晾晒大棚 40 栋,大棚综合面积 20160 多平方米。每年生产黑木耳菌包 700 万包、各种蘑菇菌包 400 万包,年生产黑木耳 70 万斤,滑子菇、猴头、元蘑 40 万斤,年销售收入 1800 万元。合作社带动种植户 1300 户,年户均增收 3 万元。

乡村振兴 " 半边天 ",产业兴旺 " 领头雁 "。如今,关玲领衔的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不仅成为冰城食用菌生产知名企业之一,更成为产业发展的 " 风向标 " 和 " 助推器 ",成为极具发展潜力、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快速致富的产业。

情系乡亲,携手致富

合作社壮大的同时,关玲没有忘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按照 "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 的原则,关玲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利益链接机制,推行 " 三带 " 模式,加快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创业带动 ",由合作社为农户全程提供无偿技术服务,承诺保产量和保价回收鲜菇;" 就业带动 ",周边村屯的农户和脱贫户可在农闲时到基地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分红带动 ",合作社每年无偿向脱贫户发放现金分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为了帮助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关玲带领技术员上门解决技术难题,累计行车记录达到上万公里。现在,合作社带动木耳种植已辐射很多县、乡(镇),发展食用菌扶贫产业大棚 200 栋。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200 个以上,人均增收达 5000 元。

下一步,她将带领合作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宽收益链,进一步提高品牌溢价能力,擦亮特色品牌、打造拳头产品,闯出一条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高发 泰国 生产基地 微商 哈尔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