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流众多,水道纷纭,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的珠江,串联起贵州与广东,让彼此结下共饮一江水的情义。
贵州是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广东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前沿阵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粤黔两地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贵州有煤有水,煤电结合,水火互济。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用电量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能源集团进军贵州,绘就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肩负拓展省外项目发展重任,独资组建成立的 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从 2012 年开始,围绕集团 " 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能源集团 " 的发展战略,历经十年的踔厉奋发,不断赋能创新,如今业务布局已从贵州延伸到河南、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地。
起步 革故鼎新
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旺看来, 公司进驻贵州,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政策的偶然性。" 当时,广东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贵州资源丰富,但缺乏足够的资金,也缺乏把资源转化为市场和产品的能力。天然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让粤黔两地早早就建立了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广东就已提出利用西部水电资源,解决广东电力供应,这也是西电东送的最初构想,贵州由此成为广东省能源集团在广东以外省区发展的主战场:1988 年,投资建设天生桥一级水电站;2003 年,投资建设盘南火电厂;2004 年,参股建设北盘江流域水电开发;2008 年,参股建设兴义火电厂、南盘江平班水电站等项目。
在进入南盘、北盘江流域的水电火电开发后,集团以超前的商业敏感,看到了贵州新能源市场的巨大空间。2012 年 10 月 11 日,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为发挥集团化管理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并逐步整合贵州省内各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正式在贵阳全资设立粤电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2013 年,贵州省抓住西部大开发难得的机遇,提出要举全省之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以此为突破口,拉动全省经济发展。贵州公司从零开始,着力中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投资拓展业务,十年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业务布局从贵州延伸到河南、湖南、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在广东能源集团内树立起省外清洁能源发展标杆。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贵州公司也曾面临诸多困难。从 2018 年 12 月上任至今,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旺把这些困难,归为外部政策环境、内部管理机制和项目增速快慢等。" 贵州公司设立的时间不长,而且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包括业务形式都在快速发展。我们在外部面临着一些政策环境上的变化,也面临着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难题,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内部管理机制上,人员人员、综合能力,以及如何适应新能源分散、偏远、体量小等难题,对我们也都是新挑战。"
陈旺说,四年前他接手贵州公司时,总容量只有 13.5 万千瓦,在建两个项目有 25 万千瓦,整个公司处在看不见方向和比较迷茫的状态,加上集团内部管理机制也在调整,贵州公司究竟保留还是放弃也存在争议,员工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如何找出路,如何树信心,如何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都摆在陈旺面前。
" 我来了以后,感觉贵州公司整个队伍的精气神还在,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发展机遇。我一直说,信心真的比黄金还重要。"
当时,贵州省内风电项目收紧,公司储备的大量资源都在贵州省内,除了在建的项目,其他新建项目不能开工。在解决完这些遗留的重大问题后,陈旺带领团队谋求新的出路——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抢抓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期和红利期,想办法在其他领域和其他省区谋发展。就这样,贵州公司开拓了新的市场。" 我们一直传承这种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 陈旺说。
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贵州公司的绿色新动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绿色电能翻滚涌动,能源产业风生水起。2022 年 5 月底,随着湖北襄阳木桥村农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贵州公司装机容量达到 100.09 万千瓦。这标志着贵州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大关。
跨越 克难攻坚
贵州属泛珠三角区域,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早已是广东企业投资的热土。贵州公司也是广东省能源集团在广东省外,生产总额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省份。
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传统的水火互济,向火水风光多能互补转变。十年之前,贵州公司以自建加收购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秉承用心创造绿色能源的企业使命,充分发挥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势,装机容量和资产总额实现了规模化的快速增长。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在风电项目建设中,也曾遇到种种困难。从江县达棒山项目地处山区腹地,因风力发电设备具有体积大、超长、不能拆卸运输等特点,且对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等有很高要求。为方便设备运输,贵州公司在沿途乡镇中,拓宽和改造道路点 1000 余处,加固桥梁 37 座。通信线路涉及迁改的厂商包括联通、移动、电信等共 6 家单位。
在陈旺看来,这些都是极具挑战的困难,但和全国其他项目相比,也只是不同项目的差异," 克服现实困难的核心,是克服心中的那道坎,这是我认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贵州山地及喀斯特地貌的环境问题,用技术可以攻克,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电力转化、市场电价、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敏感性等,才是棘手的难题。" 这些对我们造成的制约比较多,比如在推进从江县达棒山项目时,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收紧,有部分工程可能面临拆除、停工、改建等,当时我们甚至觉得是灭顶之灾。后来,通过各方面努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大力整改,这些困难也都最终克服了。" 陈旺说。
在清洁能源发展道路上,贵州公司十年如一日,从最初项目容量仅为 0.63 万千瓦的盘州市苞谷山煤层气电站起步,坚持深耕贵州区域清洁能源资源,在项目发展的快车道上,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
2014 年建成广东省能源集团第一个煤层气发电项目——苞谷山电站;2015 年建成集团第一个分散式山地风电项目——长山箐风电场;2018 年建成集团在广东省外的第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河南省林州市申家泊光伏电站;2019 年建成贵州省第一个火电灰场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盘南灰场光伏电站;2020 年率先完成集团首批次新能源收购项目——普安新店和贞丰挽澜光伏发电项目;2021 年建成贵州省单体项目容量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达棒山风电项目。
2021 年是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贵州省能源局制定了 " 十四五 " 贵州省新能源新增 2200 万千瓦左右装机的目标,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五个百万级光伏基地建设。内外发力,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发展,贵州公司先后设立贵州省内风电、光伏、煤层气三个管理中心,贵州省外设立华中、江苏、西北、河北、西南、华南等六个分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发全国布局基本形成。
受限于贵州电价低,环境政策的放开程度,原有的储备项目大多受影响,贵州公司在省外找到新的机遇和空间。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预计 2022 年底,省外六个分公司投产总装机容量,将超过贵州公司。在省外六个分公司所在地,贵州公司采取区域化发展,比如立足江苏,而后谋求在江苏周边的省份同步发展,这种大区域的管理,旨在逐步根植于当地,以便拓展新的可能。
陈旺认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是未来国家新能源大项目产生的地方。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苏或广东,电力市场非常好。" 贵州有非常好前景,空间足够大,赛道足够宽,整个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定下来以后,我们就有先发优势,尤其我们后方有广东省能源集团的大力支持,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但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我们的管理能力、我们的人员配置,或者说我们员工的经验等。"
逐梦 勇毅前行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光伏电站开发领域已形成国企为主、民企为辅的市场格局。实际上,除了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两大设计院等熟面孔外,地方国企也在加大对光伏领域的投入。尽管央企电力集团,在光伏投资热土强势进军,但仍有部分地方国企取得了不错的光伏开发成绩。2020 年广东共有近 17.6GW 光伏备案项目,广东能源集团备案规模达 2.35GW,超越大唐、中广核等央企。
新能源是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绿色产业。近年来,贵州省推动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光伏发电已成为贵州第三大电源。目前全省电力总装机达 7573 万千瓦,火电、水电、新能源装机分别占比 47%、30% 和 23%,电源结构比较合理,多能互补优势明显。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陈旺认为,不可能所有条件都具备,再去完成一蹴而就,这就是他与团队共同的危机感," 机遇期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在发展中壮大,在发展中进步。对此,我们有信心。我记得上任时的第一个会议,就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奔着干事业的热情,干成事的心情,新能源行业是朝阳性行业,是绿色环保的行业,也是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行业。现在是最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的时候,大家要想办法去克服各种困难,因为,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
清洁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农光互补产业结合,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助力集团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推进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贵州好风光,不仅点亮千家万户的灯,也为贵州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澎湃动力。2022 年,贵州风电光伏发电计划建设规模总装机 1435.3 万千瓦。" 十四五 " 期间,还将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计划到 2025 年底,全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 6546 万千瓦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不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完善绿色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绿色电力扩大消费。2022 年 7 月 23 日,覆盖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试运行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云南、贵州等西部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电力交易渠道将更加畅通,贵州新能源的富余电力跨省、跨区域消纳将更为灵活。
十年来,作为广东省能源集团面向省外发展新能源业务的主力军和先锋队,贵州公司始终保持高度的创业激情,坚持 " 理念先进、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经营稳健 " 的经营思路,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以梦为马、以汗为泉;将贵州险峻复杂的生态和地貌,作为企业成长的 " 炼金石 ",积累了丰富的山地风电建设经验,培育了一批管理先进、技术过硬的优质新能源建设管理的人才队伍。
十年来,广东省能源集团坚持以清洁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供应和服务并举,贵州公司百折不挠谋发展,以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目前已拥有控股火电容量 240 万千瓦,控股水电容量 120 万千瓦,参股水电权益容量 74.24 万千瓦,全资抽水蓄能项目(在建)容量 150 万千瓦,控股新能源投产容量超 100 万千瓦,截止 2021 年,下属电力销售公司年均市场销售电量 36.05 亿千瓦时,大型的综合能源企业已初具规模。
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国家发展理念,符合行业发展模式,贵州公司始终坚持现代企业的发展措施和路径,机制灵活,理念先进,运作高效,上下协同,部门响应,这是陈旺对贵州公司过去几年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结。
栉风沐雨、淬火成钢。在寄语企业和员工时,陈旺说,十年来之不易,未来十年可期,只要上下一条心,团结奋进,保持激昂斗志,贵州公司的美好蓝图,新能源发展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