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真 / 文 张晓峰 / 图
石家庄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附近,是市中心最繁华地段之一。在这都市的喧嚣之中,却有一栋三层灰色小楼显得格外肃穆与静谧。这座楼的门牌号是中华北大街 55 号,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之初一段传奇而激动人心的历史,它就是被人们亲切称为 " 小灰楼 " 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成立,第一套人民币也在此诞生,在新中国历史和金融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小灰楼 " 是石家庄人对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的一个习惯称呼,这个说法形象而贴切。这是一栋坐东朝西,通体为灰色的砖混结构小楼,其建筑面积 1568 平方米,坐落于中华北大街东侧,因为楼体用水泥砌成,表面呈灰色而得名 " 小灰楼 "。俯瞰 " 小灰楼 " 建筑格局,平面呈一个 U 字型,进入毗邻中华北大街的铁栅栏门,中间是一座典雅别致的小花园,旧址主楼中间三层,屋顶为青色中式风格,两边是平顶的两层,上下各开 12 扇窗户,建筑整体雅致朴素。
革命战争年代,这栋传奇的小楼曾在三个不同时期扮演了三个不同角色。" 小灰楼 " 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办公楼,始建于 1940 年 11 月,翌年 9 月 30 日竣工。1945 年抗战胜利后," 小灰楼 " 被石家庄的国民党部队抢占作为司令部。1947 年 11 月 12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石家庄,中共石家庄市委机关进驻后,就将执行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定在 " 小灰楼 "。
1947 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原先被国民党统治区所分割包围的解放区开始融合、扩展。石家庄解放之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解决币值混乱的问题迫在眉睫。为全面统筹中央财经工作,保障解放战争供给,在 1947 年 4 月召开的华北财经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解放区财经关系,董必武被任命为主任。1947 年 10 月 2 日,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建议 " 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 ",并建议银行名称为 " 中国人民银行 ",得到中共中央电复肯定。党的金融事业从此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随着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经上级批准,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于 1948 年 4 月 12 日迁至石家庄市原中华北街 11 号(现中华北大街 55 号)的 " 小灰楼 " 内合署办公,同年 7 月,两行合并,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也从平山县夹峪村搬到了 " 小灰楼 "。此时,酝酿中的中国人民银行已是呼之欲出,这座庄严肃穆的灰色小楼,经历了峥嵘岁月的战火硝烟之后,就这样进入了新中国金融史。
在 " 小灰楼 " 门厅,安放有一架铜铸台历,时间定格在了 1948 年 12 月 1 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1948 年的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 " 小灰楼 " 里宣告成立,同一天,第一套人民币也在这里公开发行。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就在这里起步,翻开了崭新的辉煌篇章。
1949 年北平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各机构陆续由石家庄迁往北平,到 1950 年春,最后的印钞厂也合并搬入北京," 小灰楼 " 的历史使命暂告一段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走后," 小灰楼 " 几经变迁,楼内外的建筑格局也曾受到损毁。2001 年 2 月," 小灰楼 " 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抢救和保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从 2008 年 6 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按照历史原貌对 " 小灰楼 " 进行修复。2009 年 12 月 1 日,修复后的 " 小灰楼 "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重新向社会开放。2013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今," 小灰楼 " 依然静静地伫立在中华北大街 55 号,走入院内,能令人感到一种历经世事后的恬静,时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席董必武和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的全身铜像伫立院中,他们神态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