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张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 我们玉米种植面积大,这段时间一直在起早贪黑地忙,只有颗粒归仓才算把丰收握在了手里。" 石畅说。
"80 后 " 的石畅是 " 种粮大王 ",也是五常市八家子乡靠山村党支部书记,她所在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 2.9 万亩农作物,0.3 万亩大豆、2.6 万亩玉米都迎来了丰收。
大农业、大机械梦想终成现实
10 月 30 日,靠山村外的玉米地里机车轰鸣,收割机不时将刚收的玉米送入拖拉机车斗里。为保障颗粒归仓,每台收割机后面都有乡亲拿着编织袋捡拾遗落在地的玉米棒。村里堆放玉米的场地更壮观,远远就能看到金灿灿一片。
石畅介绍,因为玉米种植面积大,涉及周边三四个乡镇,每天得出动 20 台收割机作业;每台收割机还得配备 5 台拖拉机运玉米,司机就有 100 多人,还有 200 多人负责在地里捡玉米棒。堆放玉米的场地有三块,每块面积都有 40 亩地大小。" 这样的场景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合作社购置的各种农机具加起来有 100 多台(套),从种到收农机是主力,真实现了大农业、大机械梦。" 石畅说。
20 多年前,高中没毕业的石畅准备回乡务农,父母不希望她再种地,建议她学一门手艺。石畅学了美发,回村开了美发馆,生意日渐红火。不过,看着父母每天和土地打交道非常辛苦,石畅心里一直有个 " 新农人 " 实现大农业、大机械的梦想。
弃商从农,打造万亩粮田
2006 年,石畅放弃生意不错的美发馆,和父母一起经营土地。她认准了这件 " 大事 ",要为心里的梦想努力打拼。
" 要种地就多种,不小打小闹。" 石畅的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经过四五年的努力,石畅经营的土地已发展到近 3 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 " 农场主 ",每年生产的玉米超过 2 万吨。2020 年农民丰收节时,石畅获得黑龙江省有关部门颁发的 " 玉米生产大王 " 荣誉称号。
事业发展期间,石畅也遇到过挫折,但她始终愈挫愈勇,依靠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在发展中壮大。如今,合作社已有近百户乡亲入社,每到秋收时,周边乡镇的数百名乡亲都到合作社来打工。" 今年风调雨顺,再加上科学技术发挥了大作用,玉米长势好,籽粒饱满,产量比去年又有提升,乡亲们的收入又会增加了。" 石畅由衷地笑着说。
带领众乡亲,早日圆乡村振兴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石畅愈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她又进校园进修学习,从专科读到了本科毕业。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她每年都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到外地参观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
对科学技术有了新的认知后,石畅的视野更加开阔,并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运营。近两年,合作社新添置了不少新型农机具,在春天播种时机械化操作更加精准,作物生长关键期把控及时得当,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在逐步提升 ……
2013 年,已经成为致富带头人的石畅当选靠山村党支部书记,用她的话说:" 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干不好就愧对了父老乡亲们的信任。" 在她的带领下,部分村民到合作社打工赚钱,上了年纪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园发展庭院经济 ……9 年来,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从不足万元增加到目前的 1.8 万元以上,整整翻了一番。村里的硬件设施也添置了不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健身广场、栽树种花,为村民们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乡亲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石畅又有了新目标:合作社种植的玉米现在主要是卖原粮,如果再发展养殖业,把玉米做成饲料实现过腹增值,效益就会更高。为此,她还准备搞养殖场,发展养鸡、养猪产业,为更多的乡亲提供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乡亲们的收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梦。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