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10-30
聚焦“三前”服务,紧抓“三后”保障!兰州市凝心聚力抓好拥军优属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红色基因代代传,鱼水之情今更深。我市是甘肃省的驻军大市、兵员大市、优抚安置大市,具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已蝉联 " 双拥模范城 " 九连冠。近年来,我市聚焦 " 三前 " 服务练兵打仗,把解决好军人 " 三后 " 问题作为服务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的政治责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切实为部队官兵解难题、办实事,让 " 军人成为受社会尊崇的职业 " 的获得感更强,让全市拥军优属工作的成色更足。

近年来,我市紧抓 " 三个到位 " 保障 " 后路 ",即,统筹协调,责任落实到位;公开透明,阳光安置到位;强化尊崇,服务保障到位。强化退役军人领导小组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责任,专题研究部署安置任务,确保落实落地。积极推行阳光安置,采取岗位预留协调、岗位实践锻炼、公开选岗等方式,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做到政策、程序、岗位、成绩和结果 " 五公开 ",实现了退役军人、接收单位和部队的 " 三满意 "。建立军地联合工作机制,与部队联合进行考核工作,邀请部队代表开展对安置过程的监督,将安置主动权交到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手中,让安置在阳光下运行,做到安置工作 " 零投诉 "。主要是开展了 " 政策进军营 " 活动,针对官兵对于安置政策的需求,精准做好政策宣讲工作,夯实安置基础。常态化开展 " 为退役军人办实事 " 活动,通过设立咨询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简化优化办事流程等方式,为退役军人的安置过程加油助力。

强化 " 四用 " 巩固 " 后院 ",即,从有到优,用力抓制度保障;由柔向刚,用心抓安置质量;由鱼到渔,用情抓促进就业;由平到常,用责抓尊崇落地。将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面对就业压力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空编岗位少的形势,结合随军家属随调安置意向,及时研究落实空编单位和所需编制,制定科学安置方案;对《兰州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结合《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军属安置就业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随军随调家属安置长效机制,按照 " 行业对口、专业对口、就近安置、特殊照顾、分级承担 " 的原则,通盘考虑随军随调家属住址、工种和专长进行精准化安排,根据随军随调家属自身素质、知识结构等进行人性化安置,同时精简优化工资审核流程、申报材料,压缩兑现时间,确保转业、退役安置军人的工资待遇按时发放。2019 年以来,全市党政企事业单位共安置驻兰部队随军家属 76 人,安置随调家属 16 人。

确保 " 三优 " 守护 " 后代 ",即做到政策落实优,资源统筹优,关心关爱优。按照《兰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好相关政策。落实好中考照顾加分政策,2017 年以来全市累计共有 500 余名军人子女享受了中考降分照顾政策。妥善解决驻兰部队子女在兰州参加中考问题,驻兰部队子女因换防、调驻等原因需申请到兰州市参加中考的,由市双拥办审核汇总后报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办理。积极妥善解决临时来兰插班就读军人子女及相关特殊军人子女的高中转学及高中学籍落实等事宜。按照军人子女优先的工作思路,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军人子女倾斜,市、区县中小学校均优先安置驻地军人子女就近入学。按照划区保障、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军区级单位范围内就近免费进入部队幼儿园。没有条件进入部队幼儿园的军人子女,由户籍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就便优先安排到户籍所在辖区幼儿园。对于特殊优抚军人子女,在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就近就便安排入园;对公办幼儿园无法解决的,协调安排到普惠性幼儿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就业 退役军人 事业单位 统筹 甘肃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