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看一下床头柜上的闹钟,此时是 10 月 30 日凌晨 2 点 30 分,电话里传来南岗区隔离转运专班工作人员声音 " 大姐,现在疫情形势严峻,人员紧缺,需要你在 2 小时内进驻建筑街如家宾馆隔离点!"" 好的,马上!" 我坚定的回答。
放下手机,睡意荡然无存,窗外漆黑一片,简单收拾下行装,不忍心叫醒年迈多病的 81 岁母亲,写下一张便条 " 妈妈,我进隔离点了,你的大孙女会照顾你的,好好吃饭,按时睡觉,别出门,在家等我回来。"
父亲今年 3 月份去世,出殡后不到 3 天我就进了隔离点,中秋佳节我仍然在隔离点工作,我对父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愧疚,全都融入了深夜默默的眼泪中。自疫情以来,我作为南岗区首批进驻隔离点的女点长,至今已是第 8 次进隔离点工作了,省督导检查组曾给予的全省唯一 " 零 " 问题隔离点的肯定,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好回报。
天还没亮,我们已经严阵以待,投入到战 " 疫 " 准备中。我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定人定岗、定职定责;带领全体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开展阳性病例转运演练、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检查外围挡、各种警示标识、警戒绳,检查空调、卫生间排风口是否做密封处理 ……
为守护好我们自己和隔离人员,我提出了 " 流程规范、操作精准、执行严格、工作愉快、平安回家 "20 字工作法,明确了 " 坚决杜绝隔离人员产生交叉感染现象、坚决杜绝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工作产生感染、坚决杜绝医废垃圾对外界产生污染 ""3 个坚决杜绝 " 底线原则。
随着一批批被隔离人员的到达,这里便成了战场。从清晨到夜幕,从深夜到黎明,大家 24 小时轮番 " 战斗 ",不间断开展医学观察、消杀管控、核酸采集、病例转运、信息联络、后勤保障等工作。进驻隔离点当天,我们便成立了 " 如家建筑街临时党支部 ",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坚定战胜疫情信念,筑牢抗疫阵地,用行动传递携手战 " 疫 " 的信心与决心。
由于被隔离人员中孩子较多,面对生活环境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个别家长和孩子出现心理恐慌、焦虑烦躁等情况,宾馆大堂电话铃声不断响起,我总是耐心倾听每一个电话,适时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对隔离期间过生日的,主动送上生日蛋糕;对女性生理期的,主动送上红糖姜汤;温度低时,主动为老人、儿童送上暖水袋 …… 谁家都有老有小,只要将心比心,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
在隔离点工作的年轻人居多,虽然工作上不叫苦叫累,但在生活中他们却是孩子,有的连衣服都不会洗,我就主动说:" 去脱下来,我给你洗洗。" 一来二去,他们和我在感情上拉近了,晚餐后有时间就跟着我跳操运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和我倾诉,甚至给了至高无上的 " 妈妈 " 这个称呼,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欣慰。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