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进入秋季,便到了菊花盛开的时候。人们有着 " 赏秋 " 的习惯,而扬州,此时 " 赏秋 " 的重点便是赏菊。近日,扬州文化学者曹永森对古今扬州人 " 赏菊文化 " 文化进行了研究挖掘整理,详细讲述了扬州、菊花、秋季之间的点点滴滴。
△扬州瘦西湖举办的花展中,各种菊花争奇斗艳。(资料图)
曹永森介绍,清代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中有扬州人 " 赏秋 " 的描述:" 菊花时候雨销魂,晓霁园田净草根。过小红桥叶公墓,看飞来鹤傍花村。" 此中的 " 叶公墓 ",在今玉带河叶公桥西,明清时期,这一带是扬州的近郊,有许多人家以种花为业,尤以种菊花闻名。
" 扬州人种菊,又叫 ' 艺菊 ',以盆菊见长。" 曹永森表示,在民国时期,扬州北郊的绿杨邨、冶春花社等地皆以艺菊闻名,种类有数十之多,有 " 前十大名种 "" 后十大名种 " 之说,如虎须、金铙、乱云、麒麟甲、玉飞鸾、海棠魂等,可谓是 " 名品叠出 "。
种菊手艺高超,也与雅趣脱不了干系。扬州人赏菊白天讲究 " 观形 ",晚间讲究 " 赏影 "。" 所谓‘赏影’,是选择一间雅致的所在,把栽有菊花的泥盆套进青瓷或是紫砂的花盆中,高低错落地摆放。" 曹永森介绍,到了晚上,一些精通赏菊的扬州人会邀来三五好友,入座后熄灭大灯,用烛台点燃蜡烛,借助烛光来赏菊。烛光下,菊花的身影投射到白墙上,像素描,又像版画,形态各异。隔一会儿再将烛台移位,烛光的照射的角度变换了,壁上的菊影也随之变换。烛台移,菊花也可移。无论哪种移法,都使 " 壁上观 " 的菊影,婀娜多姿,诗意盎然。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有一首 " 菊影 " 就描绘了这种赏菊的方法:" 长盆短盎尽横陈,为照幽芳蜡代薪。若论看花须看影,纷披壁上更精神。"
除了视觉,还有味觉。董伟业另一篇《扬州竹枝词》中还说到 " 黄花盈瓮酒盈铛 ",是说旧时扬州人喜饮喝 " 菊花酒 "。曹永森曾经寻访过许多老人,一说菊花酒并非是菊花酿造的酒,而是因为菊花盛开,一面饮酒一面赏菊,谓之 " 菊花酒 ";另说饮酒时,酒中撒上菊花瓣,酒香花香,入鼻入口,引为雅趣,故叫 " 菊花酒 "。这是物质的 " 花 " 与 " 酒 " 在扬州民俗中得以 " 雅化 "。
这种民俗的 " 雅化 ",在扬州随处可见。" 到了重阳等传统节日,许多商家都要在店堂里陈列一座菊山,千百盆菊花层层垒叠,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吸引了众多的顾客驻足观赏。" 曹永森介绍,一些百年老店也会有这样的场景,顾客前来既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赏菊,颇有陶渊明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的闲情逸趣。
(刘晓燕供图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