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山苗族节日中,鼓藏节(也叫鼓社节或祭鼓节)规模最为隆重,内涵最为丰厚,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藏节是苗族属一鼓的支族每隔 13 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祭祀仪式
历年鼓藏节场景
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 "吃牯脏" 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
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的 8 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鼓藏节盛会
鼓藏节," 鼓 " 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 " 鼓 " 为核心来进行。第一年为起鼓年;第二年为跳鼓年;第三年为送鼓年,三年当中以送鼓年最为隆重。节日的前一天是迎客日,村民们穿起了盛装、拿出了芦笙、摆起了十二道拦门酒,在进寨路口喜迎八方来客。在苗族传统文化中," 十二 " 是一个大数,十二道拦门酒既表达了对远方来客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苗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
鼓藏节不光是节日,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机会。
庆贺鼓藏节,必须要穿上华丽的盛装,吹起芦笙、跳起舞。
最后结束时,还要抬猪腿,这是主人家送给客人的回礼。
鼓藏节送客日可以根据情况往后推移,主人家要给带鸭鱼糯米饭的来客送一只猪腿和糯米饭以及少许酒。
来源 雷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欣 / 统筹 杨秀福 潘欢欢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