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焱
10 月 30 日,哈尔滨新区自然资源局按照松北区防疫要求,组建专班进驻如家商旅科技二街店隔离点,该局自然资源所副所长牛志鹏再次作为专班组建负责人接受任务,这是他第 14 次出任隔离点点长。
在医院快速办理出院手续,到单位检查氧气瓶存量,把办公用品、防疫物资、生活用品装车,16:40,牛志鹏已到达松北区科技二街如家商旅酒店。
10 月 30 日 15 时 30 分," 丁零零,喂,你好 ......" 患糖尿病多年正在住院调理血糖的我接到局领导电话:" 老牛啊,按照松北区疫情指挥部工作安排,咱局再次承担隔离点管控任务,立即选调有经验的干部组建工作专班,下午 5 点前要到达隔离点开展工作,你还能进驻隔离点吗?"
" 没问题,请领导放心,牛志鹏保证完成任务。" 我一边接听电话,一边走向护士站申请出院。
我所负责的如家商旅酒店隔离的都是此次疫情一密人员,工作任务重。迈进隔离点大门,就预示要快速投入战斗:与酒店经理对接,了解酒店相关情况,检查房间布置备品贮备和 " 三区俩通道 " 设置情况、围挡搭建情况 , 建立内部工作群、现场签订工作人员承诺书,成立隔离宾馆工作小组,设立工作协调、医疗保障、疫情防控、巡查看护、消毒、服务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小组 …… 这些工作,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紧张。
最忙最累的是 10 月 31 日,我们隔离点工作人员几乎整夜未合眼。当晚一直在接收隔离人员。" 大家一定多动手,帮助把行李快点送到房间。" 科技二街如家商旅酒店隔离点没有电梯,前来隔离的人员有一部分是中小学生,书本多行李重,这一夜,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不知爬了多少节楼梯,个个汗流浃背,第一时间把隔离人员安全送到房间。
天亮了,我们仍没有睡意。这里的孩子最小的 6 岁,最大的 14 岁,学习压力大,又在长身体,餐食不能马虎。于是,我和工作人员一起研究起每天的菜谱。" 有荤有素,还要有水果、鸡蛋、牛奶 ……" 看到孩子和家长们在微信群中纷纷为可口的早餐点赞,我们才回到房间,休息一个小时,这是我进驻这个隔离点后第一次休息。
三年来,我 14 次临危受命,在隔离点服务 2600 余人次,最长的一次在隔离点驻扎 32 天,最短的一次 14 天。凭借 14 次隔离点总结的丰富经验,我研究了隔离酒店工作 " 可复制化标准模块 "、提出 " 驻点人员信息公示法 " 等创新管理机制,在历次隔离管控任务中,未发生安全事故,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隔离任务。
日子在迎接和送别隔离人员中紧张而忙碌地度过。每当看到隔离期满人员安全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才如释重负。疫情无情,城市有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快速战胜疫情。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