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乐筠(右)照顾王琴像照顾母亲一样尽心尽力。
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在金平区大华街道竟长社区,79 岁的蔡乐筠老人 17 年如一日的照顾百岁老邻居王琴,在社区传为一段佳话,影响着更多人向善向上,尊老敬老。近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布 2022 年第二季度 " 广东好人 " 名单,蔡乐筠入选孝老爱亲类 " 广东好人 "。
" 老人要喝水吗?"" 待会来吃粥。" 近日早晨,蔡乐筠看到隔壁王琴老人开了门,马上走过去,对她嘘寒问暖。每天一日三餐,王琴老人都在蔡乐筠家里吃。王琴老人因为年龄大了,有点耳背,蔡乐筠经常敲门、按门铃喊她过来吃饭,她都听不见。蔡乐筠在门口敲了半个小时,直到老人开门,就怕老人独自一人在家出意外。" 老人耳聋,我跟她说话都要很大声。有时候还是听不清,我就会跟她比手势,虽然有点困难,但也挺有意思的。" 蔡乐筠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两位老人的缘分,要追溯到 40 多年前,蔡乐筠搬到市区大华路竟长社区一处公租房,与王琴老人成为邻居。1998 年,王琴的丈夫离世,由于王琴年事已高、膝下无子,生活和精神上都失去了依托。社区居委会及时了解到她的困难,为她申请了补贴,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但由于心情不佳,她此后常常闭门不出。蔡乐筠一家热心地在生活上帮助她,从情感上开导她,帮她走出情绪低谷。
2005 年,蔡乐筠的丈夫离世,自此之后,两位老人相依为命,蔡乐筠主动照顾王琴的生活起居,帮忙买菜、做饭、洗碗等日常生活杂务。俗话说:" 金厝边,银亲戚。"2020 年 9 月,年近百岁的王琴老人不慎摔倒,蔡乐筠及时发现并将她送往医院。从那以后,王琴行动更加不便,连上厕所都要人搀扶。半年前,王琴由于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照看的任务更加繁重。但蔡乐筠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所能,照顾王琴的生活起居。
17 年来,蔡乐筠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人间大爱。她们老帮老,邻帮邻,诠释着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的邻里情。蔡乐筠老人笑着说:" 我们都认识 40 多年了,跟王琴老人也有感情了。平凡人做平常事。在这个讲文明、献爱心的时代,我做这些是不求回报的,今后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还会继续做下去,继续照顾老人。"
蔡乐筠的孝老爱亲的善举也影响着家人和街坊邻居。经过蔡乐筠的言传身教,蔡乐筠的女儿及外孙,也一直关心帮助王琴老人,将她当作亲人,主动帮她倒夜壶,有好吃的第一时间送给老人吃。蔡乐筠的女儿洪洁珊说:" 从小时候起,老姆就像我奶奶一样,我们就像一家人一起生活。我也非常支持我妈妈照顾老姆,我妈妈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对老人好,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
在社区的居民看来,她们就像一对母女一样。邻居洪树绮感慨道:" 蔡阿姨母女对王琴老人真的太好了,老人生活得很开心。她们无私地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这种尊老爱老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去年,蔡乐筠老人被评为 2021 年下半年度 " 汕头好人 "。最近,蔡乐筠老人又获评 2022 年第二季度 " 广东好人 "。金平区竟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亚慧说:" 蔡乐筠孝老爱亲的事迹,在社区广为传颂,她 17 年如一日照顾王老,这种尊老爱老的精神是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的,给社区的居民树立了优秀的学习榜样。希望大家都来学习这种邻里互助、尊老爱老的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助力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郭丹 实习生 庄伊玲 摄影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