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1-07
“作坊减肥药”导致女孩服后精神分裂,16人获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颖 曾艳明 记者 庄剑翔)小玉(化名)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声称有 " 中药成分 "、效果极佳的减肥药。然而,里面的违禁成分让她患上了精神分裂。警方调查发现,这些被销往全国各地的减肥药都是在出租屋内制作完成,成分配比全凭制作者从网上找配方自行摸索,制作环境的卫生条件也不堪入目。

近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尘埃落定,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十多人获刑。

服用减肥药,导致精神分裂

几年前,小玉在网上购买了几盒号称效果极佳的减肥药。刚开始服用就发现,虽食欲明显降低,但也出现了口干、打瞌睡、失眠、心跳加速等症状。她将自己的情况反馈给该网店店主陈某,对方安慰道:" 这是正常的,如果觉得实在不舒服了就减量,或者过几天再吃。" 小玉按照店主的嘱咐,继续服用。

2019 年,小玉查出了精神分裂症。她的母亲怀疑上了女儿每天、每餐服用减肥药,便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接案后,公安机关立即对减肥药进行了称重、取样、检测。经检测发现,这些减肥药中全部含有西布曲明成分,警方表示,因西布曲明会对人心脑产生损害,2010 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停止了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而小玉的病,与西布曲明脱不开干系。顺着这个线索深挖,一条非法制售含西布曲明减肥药品的犯罪链条浮出水面。

出租屋内制药,销往全国各地

经查,2018 年,陈某就因销售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被判缓刑。而他总向朋友应某提及自己曾销售减肥药的经历,对方跃跃欲试。

陈某告知,减肥药中最重要的一种成分就是西布曲明。得知 " 关键信息 " 后,应某着手购买,虽然买过几次假货,但最终还是找到了 " 真家伙 "。

" 当时那个卖家还给了我制作减肥药的方子。" 应某交代,对方曾说过西布曲明不能多放,会出事,但他没放在心上。同时,他还在网上定制了减肥药的外包装,并专门在外租了一个房子,用于存放原料、制作工具、成品等。

根据自己得到的配方,应某用上了西布曲明、大黄粉和面粉,偶尔还会加入有利尿功效的呋塞米。按一定配比放在脸盆中,用手搅拌均匀得到黄色粉末,倒入胶囊壳装入模具,一番操作后减肥胶囊就做好了。再装入定制包装盒中,几乎 " 以假乱真 "。

制作好后,陈某都会试药,如果不良反应太大,就会让应某减少西布曲明的用量。同时,应某以他人名义申请了社交账号和陈某共用,招募代理,以 " 一件代发 " 或 " 代理拿货 " 的方式售卖减肥药。

代理商之一邓某到案后坦白,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示吃药后有不良反应,轻则口渴厌食,重则失眠头晕。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还是继续以各种噱头兜售。

案发后,警方将制售该类减肥药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在应某的出租屋内,发现并扣押了大量的西布曲明、面粉等原材料以及减肥药品包装盒、多种样式的胶囊、胶囊壳、塑料瓶、瓶盖等。截至案发,已有数千名消费者购买了这些减肥药品,遍布全国各地。

16 人受法律严惩,10 倍惩罚性赔偿获法院支持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定,应某将生产的掺入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通过网络销售给他人,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源头,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陈某等 15 人明知销售的减肥药中含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仍向外销售,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同时,对应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线索,及时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邗江区检察院依法对应某等 16 人提起公诉,并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开庭审理,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应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二百万元,同时支持了检察机关提起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全部请求,应某需承担赔偿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9474900 元;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陈某等 15 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至六个月,缓刑一年不等的刑罚,均并处罚金。

应某不服判决,向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近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