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秋收冬藏,立冬时节,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天气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一杯温润的暖茶,自如地衔接起秋燥与微寒,让入冬的步伐慢下来。跟着诗人,去喝一杯透着古意的茶。
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局部)
摆把椅子在阳光下
流光碎影里品茶赏秋
《城头秋望二首其一》
[ 宋 ] 杨万里
秋光好处顿胡床,旋唤茶瓯浅着汤。
隔树漏天青破碎,惊风度竹碧勿忙。
立冬时节,在江南正值深秋。晴朗的日子里,天高云淡,阳光温柔,最宜在户外饮茶。几百年前的那个秋日,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度过了那些静谧的秋日好辰光。
在秋光旖旎之处安置好胡床,旋即唤人端来一盏茶。一边悠然自得品尝着香茶,一边抬头仰望天空,只见繁茂的枝叶间点缀着蔚蓝的天空。一阵突如其来的秋风掠过竹林,绿色的竹叶随风沙沙作响,来回摇摆。
时光婉转而过,诗人品茶的心境我们依旧能体会到。午后或独自,或约上两三知己,坐在阳光下,在忽明忽暗的树荫里,体悟诗意的深秋。
登上一座幽静的小山
就着松影喝茶
《晚泊玉壶十首其一》
[ 宋 ] 杨万里
小步深登野寺幽,古松将影入茶瓯。
铃声忽起九天半,有塔危峰最上头。
将冷未冷的时节,信步登上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座人迹罕至的寺庙,松柏森森。在山中喝茶,松影倒映入茶瓯,似乎满瓯松香。正沉浸在奇妙的光影世界,远处塔楼上的铃声突然想起,响彻山间。山更幽,茶更香。
这是杨万里的闲暇深登。在南京,闹市之中也有幽静的小山可登。朱自清先生就曾经坐在鸡笼山豁蒙楼的明窗旁吃茶," 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
就着湖光山色喝茶,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恰像朱自清所说,每个人吃着自己的茶,经过自家一番体贴,那茶的味道便各有千秋了。
横渡长江
与千载英雄遥相对饮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 宋 ]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昼夜温差越来越大。黎明的空气中,夜晚的清寒犹存。天气晴朗,一丝风也没有,轻盈的荻花也是安安静静的。在这样的清晨,诗人因公务从江南乘船去往江北。大江之上,云雾渐渐散去,天色一碧如洗。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光芒投射到大江之上,江水红彤彤一片,随着光的晃动,平静的水面仿佛有波涛汹涌。诗人立于船上,想起昔日那些英雄如飞鸿一般远去,难以追觅,空余六朝山川形胜,与雪后晴空相互映照。船至江心,且取一瓶日夜流淌的江水,用它煎一壶茶来品尝。
用江水烹茶,已经成为过去式。但乘船横渡长江,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胸中定然豁然开朗。那些郁积在胸口的烦燥,被开阔的气象一洗而空。
闭门读书
一杯茶化解万千俗事
《秋雨》
[ 宋 ] 陆游
山深草木久已荒,昼昏风雨殊未止。
看书不觉向壁卧,煎茶欲罢推枕起。
清心正付竹罏香,漱齿每挹岩泉水。
与世不谐元有命,闭门自适差可喜。
少年痴绝晚乃悟,束缚珠襦均一死。
悠然袖手倚蒲团,洗尽玉关心万里。
季节轮回,山中的花草树木也已渐渐枯萎。秋风秋雨从早到晚光临诗人在山里的住所。这样的日子,看书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青灯漫读,不知不觉整个人就懒懒的,和衣面壁而卧。早晨用山里的好水煎一壶茶,就连漱口也用甘甜的泉水。山里的日子格外清净,关起门来读书,不需要和纷繁的外界打交道,把俗务都抛开,悠然地倚靠在蒲团上,自成小天地。陆游的放松,是紧张繁忙之余的偷懒,是日夜悬心吊胆之余的自我安慰。这与那个说着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来的陆游,其实是同一个陆游。
把俗务放开,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两杯闲茶,翻两页闲书。也许,在灵光乍现的某一刻,被俗务纠缠的心就澄净了。澄净之中,披荆斩棘的新生力量长出来。
文征明 《品茶图》
画上题诗: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初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人间至味
惠山泉烹阳羡茶
《煮茶》
[ 明 ] 文征明
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
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
地垆残雪后,禅榻晚风前。
为问贫陶谷,何如病玉川。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
[ 明 ] 文征明
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
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慧山泉。
地炉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
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游惠山》
[ 明 ] 文征明
几度扁舟过惠山 , 空瞻紫翠负跻攀。
今日坐探龙头水,身在前番紫翠间。
惠山清梦特相牵,裹茗来尝第二泉。
惭愧客途难尽味,瓦瓶汲取趁航船。
" 四绝全才 " 文征明,用高寿的一生树立了文人生活的典范。文人生活典范,茶是标配。文征明喝茶很讲究,茶要用绢包着的阳羡茶饼,水要用瓦罐装来的无锡惠山泉。那种美好的味道,让诗人时时刻刻惦念,闲暇时候会亲自动手煎茶。茶瘾一旦来了,哪怕是大半夜,也要从床上爬起来煎茶喝。残雪消融季节,用地垆煮好茶,盛起来坐到禅榻上饮用,热腾腾的茶与清冷吹拂的晚风,搭配得恰到好处。暖茶入口,诗人想起了曾经用雪水烹茶的宋人陶谷和喜欢饮茶的唐代名士卢仝,并隔空向他们喊话:这茶的味道怎么样啊?
文征明对惠山泉寄予一腔真爱,遗憾的是,几次路过惠山都未能停留。于是特地找时间来惠山,就地取水烹茶饮用。遗憾自己不能在这里长久停留,只能装满一瓶带走,期待绵长的滋味能够延续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用美好的文字和画笔
记录茶中滋味
文征明喝茶、写茶,还喜欢画茶,有《品茶图》《惠山茶会图》《茶具十咏图》等传世。从这幅《茶具十咏图》,可见其 " 诗、文、书、画 " 四绝。
《茶具十咏图》 图幅上方有文征明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画作后款署:" 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偶忆唐贤皮陆辈‘茶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遂录其上。衡山文徵明识。"
虽然因病没能亲自前往天池、虎丘品尝,但喝了朋友送来的新茶,文征明心情大好,欣然提笔,留下千古佳作。于他而言,大约没有什么烦恼是一盏好茶解决不了的。
文征明《茶具十咏图》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 文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