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1-13
“稀客”来哈“猫冬”!冰城冬季高颜值“枝头鸟”快来认识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 文 " 手机记者 " 手帕 / 摄

立冬过后伴随首场降雪,大量候鸟都已向南迁徙,就连兆麟公园里的鸳鸯和松花江上的江鸥也不见了身影,留守城市里的小鸟 " 变少了 "。但有细心的市民惊喜发现,在江边的湿地、公园里的树林,成串浆果竟吸引了许多新到访的鸟儿。这些 " 枝头鸟 " 是夏天在冰城看不到的,且颜值颇高,专家说它们是来哈尔滨 " 猫冬 " 的冬候鸟和旅鸟,其中还有本地罕见的 " 稀客 "。

近日,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手帕在群力外滩湿地拍到了多种 " 贪吃鸟 ",单单 " 恋 " 上一种叫做花楸果的红豆,吃就吃吧,人家还个比个的好看——身上都带色儿,红的、蓝的、花的,还有的是化妆高手,描眼线、扎高发,众鸟之中最抢眼。" 这些鸟夏天的时候是看不到的,最近天越来越冷了,它们才会出现在花楸果多的地方。" 手帕说,为了补充能量抵御严寒,这些远道来的鸟 " 开造 " 正欢。

一连几天,手帕每次去外滩湿地回来都有收获,翻看相机的照片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组 " 不同寻常 " 的画面:它两翅和尾灰褐色,耳羽栗色十分显眼。在哈尔滨拍鸟有几十年经验的手帕表示,这种小鸟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不知是啥来头," 感觉今年冬天,来哈尔滨过冬的鸟多起来了,可能与这里的环境适宜、食物丰富有关系吧 "。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许青教授看过照片后,确认手帕拍到的这只 " 稀罕鸟 " 学名叫 " 栗耳短脚鹎 ",在哈尔滨非常罕见,这种鸟在我国南方十分常见,东北地区只有辽宁以南有分布。去年 10 月末,有市民也在群力外滩湿地拍到了一种叫 " 白头鹎 " 的稀罕鸟,系哈市首次发现。为啥生活在南方的鸟会出现在哈尔滨呢?专家解释,近年来一些鸟有不断 " 北上 " 的趋势,由于受气温波动的影响,它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出现偏离路线的情况。如这次拍到的栗耳短脚鹎可能就是 " 迷鸟 "," 偏航 " 后才飞到哈市的,待上一些日子也许就飞走了。

许青介绍说,别看哈尔滨地处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实冬季的 " 天空精灵 " 也有不少,除了人们熟悉的喜鹊、灰喜鹊、麻雀、乌鸦等 " 伴人鸟 " 之外,还有太平鸟、小太平鸟、斑鸫、红尾鸫、松雀及普通䴓等有代表性的鸟,它们 11 月初从更北的地方飞到哈尔滨过冬,其中普通䴓是哈尔滨的留鸟,一年四季都有。这些鸟儿有个共同点,就是独爱树梢的 " 枝头鸟 ",喜食浆果,现在正上演 " 闹枝头 " 的戏码,是观赏的最佳时候。

冰城冬季 " 枝头鸟 " 大赏:

栗耳短脚鹎

栗耳短脚鹎: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灰色鹎,耳覆羽及颈侧栗色,多在树冠枝叶间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善鸣叫,杂食性,主要以树木和灌木的果实与种子为食。

太平鸟

小太平鸟

太平鸟:属小型鸣禽,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像扎起来的头发,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常成群活动在枝头,跳来跳去、飞上飞下,到处游荡。往往会和小太平鸟混群,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小太平鸟是红尾巴尖,而太平鸟是黄尾巴尖。太平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

斑鸫

红尾斑鸫

斑鸫:中型鸟类,体长 20-24 厘米,常栖息于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活动时常伴随着 " 叽 - 叽 - 叽 " 的尖细叫声,很远即能听见,性大胆,不怯人。斑鸫与红尾斑鸫长相十分相似,区别在于看肚皮儿上的颜色,有黑色斑点的是斑鸫,红色斑点的则为红尾斑鸫。

松雀

松雀:体型较大而尾长,嘴厚而带钩,两道明显白色翼斑与近黑的翼成对比,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雄鸟呈红色,雌鸟呈绿色,两只鸟栖息于树枝上,红绿相映,十分有趣。性活泼,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或飞上飞下。

普通䴓

普通䴓:俗名 " 蓝大胆 ",中等体型,色彩优雅,上体蓝灰,过眼纹黑色犹如画眼线或戴眼罩,鸣叫声似悦耳笛音。常在树干的缝隙及树洞中啄食橡树籽及坚果,飞行起伏呈波状,成对或结小群活动。

专家建议:

这些冬天选择留在哈尔滨的小鸟,可爱又机警,它们有自己的一套抵御严寒的生存对策,人们应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但是,在普降大雪的极端天气下,鸟类可能会因为积雪覆盖而难以寻觅到食物,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在庭院或公园里扫出一块空地,撒下一把 " 爱心鸟粮 ",来帮助它们吃饱肚子度过寒冬。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