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加亮
驻湛江市徐闻县和安镇工作队队员兼驻云头村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
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
" 全力以赴,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是我们驻镇帮镇扶村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
" 每年过年,如果没有一双水鞋,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当你进出都不得不穿着笨重、闷热的水鞋时,过年的幸福感已悄然而逝。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 这是谢加亮和驻徐闻县和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调为云头村边坑(自然)村修好 1.1 公里泥地后,当地群众说出来的心里话。
从自学农业种植、养殖、畜牧技术专业书籍到协助村加强两委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先后推动泥路硬底化、走访慰问脱贫户、改造云头小学图书角,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 一年多来,谢加亮用脚步丈量了云头村的每一片土地,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云头村发展。
解决群众出行难,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
去年接到选派干部驻镇帮镇扶村的通知时,谢加亮刚参加完疫情防控。虽然没有相关经验,但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可以转化角色,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积极报名参加。
谢加亮告诉新快报记者,驻镇工作队入驻第二天就紧锣密鼓地开启了走访调研工作。当调研到云头村时,发现下辖的边坑 ( 自然)村约有 1.1 公里的泥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还有水土流失的隐患。而这个村种植有大量的菠萝、甘蔗、水稻,道路不畅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
驻镇工作队高度重视群众的出行需求,在和镇政府沟通后将这段泥路的硬底化纳入了项目库,在 2022 年春节前基本完成了硬底化。
" 每年过年,如果没有一双水鞋,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进出不得不穿着笨重、闷热的水鞋,过年的幸福感已悄然而逝。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 从趟 " 泥路 " 到踏上硬底化的 " 水泥路 ",群众充满了感激,也自觉爱护起环境来,屋子前后变得整洁干净了,有些村民还种上了花花草草。
解决了逾 400 名群众的基本出行问题,降低了他们的农产品运输成本,带动农业种植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谢加亮每次走过这段路时,心里都感到特别舒畅。
■谢加亮(中)与村委干部研究云头下尾村道路硬底化项目。
" 自学 + 请教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脱贫攻坚期间是驻村,而现在驻镇帮镇扶村是一个全新的帮扶模式,许多工作机制需要磨合创新。在工作队,谢加亮需要协助工作队做好财务、后勤管理等工作。为此,他积极向派出单位领导、同事们请教。" 他们非常热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协助我们建立了财务管理、后勤类等制度。尽管工作繁琐,但在派出单位的帮助下,我们较好地保障工作队综合运行及工作经费管理的工作。" 谢加亮说。
为了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谢加亮还积极自学农业种植、养殖、畜牧技术专业知识,为的就是更好地服务群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还协助云头村加强 " 两委 " 班子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好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的人居环境重点工作,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另一方面,他积极联合派出单位开展 "2022 年春节送春联 "" 两地共建,菠萝飘香,捐书筑梦 " 等党建共建活动,联合云头村开展 " 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乡村 " 党建共建及 " 乡村振兴小课堂 " 的首期授课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谢加亮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帮扶镇村所做的点点滴滴,也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接下来,他会与驻镇工作队一起,围绕驻地镇的客观规律加强规划引领,一步一个脚印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五大振兴全面发展。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