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位于九台区土们岭街道丁家村的岭艳祥养殖基地一片繁忙,工人们加班加点选蛋、装车。" 我们基地实施无抗养殖,占地面积 4800 平方米,建有鸡舍 3 栋,养殖蛋鸡 3 万只,日产蛋达 2.7 万枚,虽然价格高于普通鸡蛋,但非常受消费者欢迎,订单都排到入冬了。" 基地负责人胡海祥高兴地说。
自 2017 年,我市在全国率先进行无抗养殖试点试验和技术推广,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 " 无抗养殖技术推广工程 "。同时,市政府成立了畜禽无抗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局。2018 年 7 月,市政府又下发《关于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无抗养殖技术的意见》,对推进相关工作进行了长远谋划部署。市政府先后配套 1100 万元财政资金对相关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2018 年 2 月,我市首家无抗肉超市成立,受到消费者欢迎。目前,全市无抗畜禽产品专门店已达 30 多家。我市还全力推进品牌建设,重点打造 " 无抗畜禽产品 " 区域性公用品牌和名优特色品牌,让优质畜禽无抗产品走上餐桌、走出长春、走向全国。
无抗养殖科技成果丰硕。市畜牧总站依托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组建包括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市农业科学院、长春科技学院专家在内的畜禽无抗养殖技术科研团队,开展中草药添加剂在生猪、肉鸡、蛋鸡、肉牛、梅花鹿等不同畜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科学试验。目前,科研团队获得吉林省政府畜牧业技术推广成果 3 项,吉林省科技成果 5 项;协助出台吉林省地方标准 5 项、长春市地方标准 1 项;获得技术专利 11 项,形成 " 无抗肉 " 企业标准 9 项和协会团体标准 32 项。
在此基础上,我市首次提出了 " 无抗 " 畜禽产品及无抗养殖技术概念,为未来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自开展无抗养殖技术推广以来,我市已建设畜禽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00 余家,由市畜牧总站负责对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户)自主开展畜禽无抗养殖。目前,经过示范推广,我市已经形成政府引导、总站监管、专家深度科研的无抗养殖发展模式。
在市畜牧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2017 年,长春市畜禽无抗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吸纳技术推广、大专院校和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及梅花鹿等标准化养殖基地、检测单位、商业经营单位、饲料企业等多个领域的 280 多家单位和个人参加,通过召开会员大会,提高无抗养殖技术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认知度。依托市畜牧总站的技术推广职能,累计开展无抗养殖技术培训 40 班次,累计培训 3000 多人,使更多的从业者参与到无抗养殖技术推广中。
无抗养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通过 " 畜禽无抗养殖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项目 " 的实施,我市无抗养殖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 8.04 亿元。项目的推广促进了饲料全面 " 禁抗 " 后养殖场(户)养殖方式的转型,解决了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技术难题,减少了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畜禽产品质量,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伴随无抗养殖技术模式日益成熟,吸引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专业团队到我市考察学习,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此外,饲料端 " 禁抗 " 实现了有机肥抗生素源头减量,畜禽粪便无抗生素存留,易于发酵形成优质有机粪肥,对黑土地保护和土壤生态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保障百姓 " 舌尖上的安全 " 作出了贡献。
来源:九台区、长春日报
编辑:王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