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向就会有事业,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 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表示,这一棚能产 4000 多斤,11 月份就能上市了。
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
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1989 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过两年。" 在汽车行业打工,一个月挣 3000 多元,眼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决定返乡创业。" 刘长伟说,他回来后发挥所长,建大棚,种草莓," 刚开始缺经验,每次向村里的老把式请教,那是有问必答,甚至你没问到的也都告诉你。"
短短几年,刘长伟的大棚发展到了 8 栋 8000 平方米。" 一年赚三四十万没问题。" 刘长伟说,不愁卖,销路好。
" 我要把根扎在这里,把我的经验传给更多的人。" 刘长伟说。
从刘长伟的大棚中走来出,向远处看去,田野上是一片收获的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欢畅奔跑,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在蓝天下闪着金色光泽。
收获的田野
"600 多公顷地,几台收割机一齐上,一周内就收完了。农机手都是本村的农民,单是做农机手这一样,一年能赚 5 万元以上。" 合隆镇党委书记、原陈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林青远说,这些年村里的日子不仅富起来,生活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很强。
多年来,陈家店村党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创党委 + 公司 + 合作社的模式,现有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年创产值近 4000 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近 700 人。2021 年村集体收入 1000 万元,人均收入 20000 元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 2.5 亿元。陈家店村从十多年前的 " 贫困村、负债村 " 发展成为 " 小康村、富裕村 "。
现在,村里有 1600 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功能齐全。村委会设置便民餐厅,村民每日只需花费 10 元就可以吃三餐;村集体投资 50 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各项基本检查设备俱全。村里曾经的一个废弃脏水泡子,通过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湖面,围绕湖面建设起一个公园,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
村里的公园
蓬勃发展的陈家店村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事业的舞台,同时,日渐完善的各项服务设施也让他们在村里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 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而且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刘司洋回到了陈家店村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任职。
"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 从 2017 年开始,陈家店村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刘司洋说,村里的培训(任务)分两块,一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目前已举办 18 期,每期一百人;二是和省里的农广校和农机校合作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 2 万人次以上。
刘司洋正在为村民们解释相关政策。孟海鹰 摄
" 农民通过学习很有收获,科技种粮离不开知识助力。" 刘司洋说,前两年,有多次台风过境,不少庄稼吹倒伏了,针对此种状况,当年冬闲时,举办培训班,进行针对性培训,农民们都说大有收获,抗灾能力增加。作为返乡工作的大学生,刘司洋人生目标更加坚定,同时在家乡的这份工作也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 " 经济护航 " 计划,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规范化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组织化。同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实施乡村人才回引工程。
" 县级要建立回村创业人才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各村要建立外出人才清单。" 日前,在陈家店村召开了长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现场会上提出: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要深入开展 " 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 " 等项目,充分利用 " 兴农大讲堂 " 等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依托陈家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平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 在我们村,有十多个大学生呢,我们深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 王晓红大学毕业后来到陈家店村,如今已有 9 年了。9 年间,王晓红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 " 村官 ",现任村党委委员。每当有外村的同行来取经学习经验,她都深感自豪,陈家店村的美好今天和明天都有他们青春的印痕,奋斗的时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希望的田野蕴含无限生机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