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的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中药材喜获丰收,药农们争先恐后忙着采挖、晾晒、销售新鲜药材,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交易市场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2021 年 8 月的宕昌县拉路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华社记者 朗兵兵 摄)
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境属于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被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 " 宝贝的复杂地带 ",素有 " 陇上江南 " 美誉。其下辖的宕昌县是西北道地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 40 万亩左右,每年各色药材售卖后,当地农民的 " 钱袋子 " 更鼓了。
正在家里晾晒新鲜党参的理川镇上街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刘玉平高兴地说 :" 今年我家种植了 120 亩党参,产量达到 84000 多斤,眼下党参价格走俏,预计纯收入能达到 45 万元左右。"
宕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申俊忠介绍,宕昌县已建成 15 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通过统一种植模式、科学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作业等,有效降低了中药材重金属及农残含量,提升了宕昌道地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有效激发群众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的内生动力,近期我们正在田间地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中药材新技术推广现场,让大家直观地感受中央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决心。" 申俊忠说。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多崇山峻岭、江河密布,除了盛产中药材,还滋养了油橄榄、花椒、核桃、苹果等一大批土特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昔日 " 养在深闺人未识 " 的陇南土特产冲破山水阻隔,成为农村群众摆脱贫困的 " 摇钱树 "。
如今,陇南已形成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四大长效主导产业,苹果、茶叶、马铃薯、畜牧、蔬菜五个区域优势产业。数据显示,目前当地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 1000 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 210 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 42%。
(椒农在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采摘花椒。新华社发)
走进群山环抱的武都区郭河乡,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跨越一座又一座山头,连四周山坳的褶皱里都活跃着它们的身影。眼下,村民们正忙着给花椒树修枝施肥,期待下一个枝头结满果实的日子。
"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力量引导下,郭河乡的花椒种植面积扩大到 2.7 万余亩,农民人均种植花椒年收入过万元。" 郭河乡党委书记冯明笑着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为郭河乡进一步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深秋至初冬,栽植在陇南白龙江两岸的油橄榄渐次成熟,圆润饱满的橄榄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忙着采摘、搬运。
(圆润饱满的橄榄果挂满枝头。陇南市委宣传部供图)
陇南境内有多个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是我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如今,陇南市已经培育了祥宇、田园、陇源丹谷等 21 家油橄榄系列产品龙头企业,其产品在希腊、意大利、阿根廷等国际特级初榨橄榄油比赛中多次斩获金奖。今年全市预计油橄榄基地面积将达到 90 多万亩,带动主产区农户人均增收约 4000 元。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说:"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助力陇南油橄榄产业规模化发展、精深化加工、品牌化打造,让‘橄榄绿’成为陇南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一审丨编辑 宗成贤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来源丨新华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