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商都 " 广州城,向以对外贸易大港的风貌示人,市内各种类别的博物馆数十间之多。博物馆当仁不让是最快捷认识和了解一个地方历史、人文、艺术等的实力桥梁,近期疫情反复外出不便,不如让我们来一场博物馆的 " 云观展 ",换一种视角认识广州乃至广东的历史人文。
推荐 " 博物官 " 小程序,这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的一款文博智慧导览小程序,不要说广州,广东省内的博物馆都可云观,现在开通的除广东外,还有浙江、甘肃、云南和重庆等地。
来吧,让我们开启另一扇博物馆的 " 云旅 " 之窗。
■新快报记者 陈斌 / 文 VCG/ 图
01
按图索骥 " 打卡 " 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第一站我们当然要前往广东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省级综合性博物馆的广东省博物馆了。
省博的藏品及展览陈列方向主要集中在广东历史文化、艺术与自然这三大块儿上,实体馆分别对应着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以及临展馆,尤其是历代陶瓷和书画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居于全国博物馆的前列,广东外销艺术品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也颇为丰富并且具有地方特色。
理想状态下,当然是实地前往观展最为直接,但云观展也有好处,我们拿着手机就能博览全馆,也可以视为实际观展所做的预习功课。
比方说,去省博必看的馆藏之一是什么?小程序的语音解说会告诉你,是它——清光绪千金猴王砚。相关的藏品信息、藏品介绍、藏品故事同样会相应地显示在小程序页面上,通过这些文图和语音,就可以知道,原来这方名贵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的扁长方体这么有来头。
再比方说,以四楼历史展厅的 "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 为例,小程序除了给出陈列的简介之外,也有细分的藏品简介,你可以在线了解什么是 " 口供纸 ",更可以云徜徉在 " 西学东用 " 的广式家具、" 岭南三秀 " 之一的岭南画派作品乃至为实现 " 出国梦 " 而衍生的 " 猪仔钱 " 等一系列藏品中,感受沉甸甸的厚重历史带给人的冲击 ……
在小程序上省博其余常设展览也分别有相关主题介绍,博物馆的实景照片也有所展示,完全可以 " 按图索骥 " 云游,一样令人不亦乐乎。
02
在云端的老城标里读懂 " 广州故事 "
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对于广州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越秀公园镇海楼可是广州的老城标,明清以来镇海楼一直作为 " 羊城八景 " 之一出现。广博也是华南第一座博物馆,甚至放在全国来看,它也是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 城标 · 城史——广州历史陈列 " 是必看的,从史前到先秦再到广州解放,近千件的馆藏文物或资料都在无声细诉漫漫历史长河中的 " 广州故事 "。
近期广博准备了多个精彩的线上展览,一起去看看吧。
" 读懂广州 " 系列文物展是广博精选百件代表性文物、分四个单元讲述广州 2000 多年城市史的首展之一,借助这些无声的 " 财富 ",将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那丰沛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多维呈现。
两个瓷器展 " 龙泉之美 "" 德化之美 " 一为青瓷,一为白瓷,均为中国瓷器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生活物用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甚至是追溯中国瓷器历史的角度,都值得观览。广博馆藏龙泉青瓷 460 件,从北宋时期到现代作品,都有;德化白瓷馆藏 300 件,广博精选了 142 件(套)展示庄重恬静的白瓷之魅。
此外还有其他部分主题展览,都可以通过扫广博官方的二维码实现云观展,视角分平面和三维,按个人习惯或喜好的方式在线观看研究即可。
03
" 走进 " 省内最负盛名的清代建筑所在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家祠陈氏书院,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堪称 " 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者 ",于雕、塑、铸、绘等艺术的腾挪跌宕间演绎出璀璨流芳的 " 文化名片 ",2017 年时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 " 国家一级博物馆 "。
通过 " 博物官 " 小程序进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就是陈家祠,可以看到这里常设展厅有 8 个,围绕着包括陶瓷、刺绣、剪纸、雕刻、漆器等民间工艺等从不同角度反映广东地区民间工艺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现实状况,直如走进 " 岭南建筑的耀眼明珠 "。
云观陈家祠,可了解这是一处中国建筑中以 " 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 " 院落式布局的合族祠,由大小 19 座单体建筑组成,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由当时广东省内 72 县(村)的陈姓人氏合资所建,为本族子弟来广州参加科考、候任、诉讼、缴纳赋税等提供住所之用。耗时 6 年建成,所用材料和匠人在当年都是最好最优的,费银以百万计,遂成就 " 岭南宗祠之冠 "。
它的建筑艺术充分运用岭南建筑的各种装饰手法," 三雕二塑 " 即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还有铜铁铸遍布厅堂、院落、顶檐、廊庑,雕梁画栋,极尽工巧。" 三雕 " 当中尤以木雕运用最多,规模最大,瓜果、纹案、人物、动物等造型无不凝聚岭南木雕之精华,祠堂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都广泛采用木雕精髓。
特别是聚贤堂那十六扇双面镂雕的屏门,是经典中的经典,有 " 民间匠人用木与刀铸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 之称,小程序当中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木雕画面及相关介绍。以 " 梅开五福多瑞气,烟霭缭绕长寿花 " 一幅为例,借多种吉祥元素组合成画,表达多福长寿、平安祥瑞的中心思想——画面中博古架上的香炉生起瑞烟,于空中化为蝙蝠(福)祥云,寓意福寿吉祥;香炉右侧有一仙鹤口衔灵芝,代表如意长寿;香炉左边的梅花寓意报春,有 " 梅传春信 " 的说法,插在瓶中的梅花则表达 " 平安春信 " 之意;水仙号 " 凌波仙子 ",博古架居中一盆水仙便取美好高尚的含义;水仙左侧佛手瓜则暗喻 " 福寿多子 "……
木雕如是,砖雕亦如是,陈家祠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有 6 幅砖雕作品,是广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砖雕,雕工之精妙之细腻,堪称 " 后无来者 ",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不同技法以及单块砖雕、组合砖雕运用得出神入化,据说当年参与砖雕的工匠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尤以黄南山雕刻数量最多,式样更精。
古祠留芳,陈家祠建筑艺术与民间工艺的交相辉映,不管是实地参观还是云游,每一次,都带给人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启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