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定宇又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在凤凰网的专访视频中,他和同为渐冻症患者的京东前副总裁蔡磊同桌而坐,二人轻松地聊起各自的病情。
面对这个沉重的话题,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忧惧,却是出奇的平静。
对于蔡磊提出的捐献遗体用作渐冻症研究的呼吁,张定宇也积极响应。
这份无私无畏的大爱情怀,让闻者动容。
了解张定宇的人都知道,他是实打实的 " 人民英雄 "。
在武汉保卫战中,他白衣为甲,逆行冲锋,蹒跚的身影数次惹人泪目。
胡适有言:"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活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定宇把如山的责任扛在肩头,以行动践行使命,以生命守护生命,诠释了一位医者的担当和仁心。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张定宇这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对使命的担当:向极限挑战
张定宇的出圈,始于三年前的抗疫之战。
作为武汉市定点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收治了首批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
张定宇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的肺泡灌洗液送检,为治疗研究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方便处理紧急事件,纵使早已筋疲力竭,他仍坚守一线,统筹指挥,日夜鏖战,不眠不休。
除夕之夜,医院的所有职工都在火线救人。
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金银潭医院,他拖着病腿忙前忙后,48 小时没有合眼。
接送工作量大,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不得不道出自己罹患渐冻症的事实。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直言,也希望借此激励同事们,只要把自己往极限伸展,终究会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忍住下肢疼痛,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他从一个病区挪到另一个病区,从一栋楼挪到另一栋楼。
事态严峻,全员都兵不卸甲、马不停蹄。
医院以超常规的方式高速运转,身为一院之长的他,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以致于在更换防护服时都需要同事搭把手。
即便如此,他也坚决不离岗。
当事后有人问他,为何要对自己这么狠,他的一番话几乎让人落泪:
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因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别无选择。
不分昼夜地操劳,毫无怨言地奔忙,他和他身后成百上千的医护人员,为病人、为城市、为国家筑起了一道 " 生命屏障 "。
每一份坚守都有意义,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
张定宇以近乎极限的工作状态挽救病人,以超乎寻常的冷静和沉着统筹调度。
那段时间,他凌晨 2 点躺下,4 点起床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 各项工作被安排得井然有序。
在大家的眼里,他俨然成了定海神针。有他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才安心。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谈到,"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危难时刻,总有一些最美的逆行者,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张定宇便是这样的人。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他宁负自己,不负使命,知难而进,逢难不退。
所以,如他自己所言,他 " 没有掉中国人的底子、中国医生的底子 "。
对生命的守护 :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关于张定宇投身医学的原因,还要从他儿时的经历讲起。
读小学时,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咳血厉害。
病情反复发作,让一家人常常陷在愁云惨雾之中。
他的父亲有个朴素的愿望,希望他学医,以后方便照顾家人。
报考大学时,他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医学,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守护家人。
未曾想,上天一次次无情地剥夺了他这样的机会。
读大三时,他的哥哥因尿毒症去世。
临终前,哥哥留下的一句话始终刻在他的脑海里:" 你要照顾好妈妈。"
一个鲜活的生命猝然消逝,任谁也不能轻易接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给他的打击远不止于此。
快毕业时,曾对他寄予厚望的父亲,又因食道癌转移黯然离世。
与亲人们生离死别的苦,他只能默默地咽下。
人,经一事,长一智。
命运的变故,对有的人来说是毁灭,而对有的人来说是新生。
这些惨痛的经历,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人应该对生命保持敬畏和尊重。
自此,他也暗暗发愿,坚守医者初心,不负白衣荣光。
按照张定宇后来的话说:
" 我们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事情,这种创伤会摧残我们,也会激发我们。"
事实也是如此,工作以后,在命令面前,他没有后退;在任务面前,他没有畏难。
1998 年,他随中国医疗队出征,前往阿尔及利亚进行医疗援助。
2008 年,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带领医疗队出现在地震现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抢救伤员。
2011 年,他赶赴巴基斯坦的蒂默加拉,战火纷飞中,无数平民受伤,他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救治伤病员,践行了一位 " 无国界医生 " 的炽热情怀。
既然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是一位医者的职责和担当,他做到了。
再大的困难,也改变不了他矢志求医的决心。
再多的辛苦,也动摇不了他救死扶伤的意志。
辗转多年,张定宇 " 矗立在死神与患者之间 ",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他人的生命。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
"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人之一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
面对命运的波澜,除了坦然面对,一切都是徒劳。
张定宇没有沉湎过往,而是化悲苦为力量,用自己人生的微弱之光,抚慰病患心灵,疗愈世间伤痛,凸显了大爱的风范。
对死亡的坦然:
用剩余时间拼命奔跑
一直以来,在金银潭医院里,张定宇的脾气暴、性子急、嗓门大是出了名的。
同时,所有人也知道,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其他人要求十分严格。
比如问起一些数据,医护人员没有脱口而出或是回答得不准确,长长的楼道里,立马响起他的叫骂声。
而在近几年,他的脾气越来越急了,同事们一开始都以为这是他性情使然,直到抗击疫情时得知真相,方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再有人问起,他也只是淡淡一笑: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所以,他只能与生命赛跑,与死神竞速。
对于任何人来说,知道自己生命的终点,无疑是件极其残酷的事情。
张定宇也曾绝望过,但在思虑一番后,重新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现实。
他也并非天生坚强,不过是一次次硬扛罢了。
等冲破命运的桎梏,他已变成了生活的强者。
面对镜头,他的话语简短,却有力量:
人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去的,我不过更早看到生命的尽头。
既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就要坦然面对,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不能延长时间和生命的长度,但是为什么不可以让它变得更丰满一些、注入更多的事情呢!
哪怕是身体仍在不可逆地恶化,他还是尽己所能地干好本职工作。
此外,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决定捐献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为攻克病症出一份力。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注定是个悲剧,但可贵的是人类在明知是悲剧结局的前提下,依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面对既定的事实,不怨命、不怨人、不言弃,才是最好的心态。
毕竟,生死有命,生活由己。
张定宇看淡生死,释怀别离,愿意用奉献来延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照亮别人的人生。
于他而言,这便是余生追寻的意义。
作家黑塞曾说:
"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经历过生死大别、承受着病魔之痛,张定宇却把最坚强的一面留给了世人:
曾经,在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前,他 " 疫 " 为己任,以渐冻之躯、蹒跚步态,谱写了一曲不屈的英雄赞歌;
如今,在世界难解的夺命之症前,他躬身入局,以满腔热血、一片丹心,彰显了一份光荣的医者使命。
一袭白衣,就是一份责任。
他不过是一位平凡的人,却演绎了不平凡的感动。
这世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无论此刻的你,正在经历着什么,都应该坚定有力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我们生来平凡,只要像张定宇一样,在重重磨难前诚勇无惧,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璀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