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1-20
巴彦县:“藏粮于地”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王天航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秋收后的黑土地,褪去金衣换 " 冬装 ",开启 " 黑色越冬 " 模式。广阔的田野上,随着大马力拖拉机轰鸣而过,秸秆粉碎还田,储备下明年庄稼生长所需的肥料。

近年来,巴彦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总结适合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水稻、玉米、大豆亩产连年增长," 藏粮于地 " 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黑土油亮粮满仓

"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这是黑土地上百姓口口相传的骄傲,也是巴彦县 " 黑土保护第一村 " 丰裕村的真实写照。今年,该村 5000 亩大豆喜获丰收,亩产量突破 500 斤,粮仓里堆起金灿灿的 " 小山 ",双手捧起饱满豆粒,该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丰收的大豆按订单一袋袋装车发运,乡亲们一年的辛苦付出完成变现,下一年生产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乡亲们通过整村深翻耕地、翻埋秸秆 " 养肥 " 黑土地," 深翻后的地,土壤透气性更好了,有效保墒后,开春时地温提升快,抗旱抗涝能力强,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于云波说,丰裕村是巴彦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展示区,以 " 种地 + 养地 " 相结合的理念,已连续 5 年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全村 25000 余亩耕地有机质含量较 5 年前提高了 1%,粮食品质与产量逐年都在提升。

记者从巴彦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县将完成深翻整地 50 万亩,深翻整地标准和规模均高于往年。

" 藏粮于地 " 深入人心

巴彦县是全省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2018 年开始规模化实施黑土地保护。丰裕村以土地集中、有大型农机合作社,挂牌成为巴彦县 " 黑土保护第一村 ",建设了占地万亩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展示区,同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巴彦县丰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于云波带领乡亲们,担负起全村耕地 " 黑色越冬 " 秋整地任务。从秋收开始,每年收完一块地,就整地一块。借力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丰裕村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打碎,撒上腐熟剂,再进行翻埋,秸秆还田效果显著。

" 腐熟剂能帮助秸秆在地下快速腐烂,迅速变成有机质,滋养土地。" 于云波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丰裕村采取 " 绿色种养循环 " 方式,将畜禽粪肥经发酵处理制成的有机肥抛撒在耕地中,形成种养循环,培肥地力,让黑土生 " 金 "。经过几年来的 " 养 " 地,以及米豆轮作的保护性种植,每年测土施肥的检测结果显示,黑土地的肥力逐年增加。

而村民体验到的是粮食产量的提升。丰裕村种植大户刘彦斌告诉记者:" 家里的几百亩地,秋整地和秸秆处理不用操心,都由村党支部统一筹划,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心,收成年年看涨!"

优质粮瞄准更高附加值

黑土地日益肥沃,带给乡亲们逐年攀高的粮食产量,还有飞跃式提升的粮食品质。" 巴彦大豆 " 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高蛋白大豆成为 " 拳头产品 ",更是粮油市场上的抢手货。

于云波告诉记者,丰裕村的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展示区,同时也是东北农业大学 " 东农 252" 繁种示范基地,由 " 学校 + 乡村 + 合作社 " 三方共建。自从插上了科技翅膀,黑土地的丰收成果不断被放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 43%,油分含量高达 21%,订单被全国知名企业和海外货商抢走。

大豆变 " 金豆 " 卖出了更高附加值,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优质粮原料优势突出,深加工领域的品牌效应也得到彰显。于云波说,丰裕村的豆浆、豆皮、豆干已闻名全县。下一步,村里打算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大豆产品市场空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和实惠。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哈尔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