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1-21
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㊶密林里的电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部电台和一个密码本,这两件文物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部队转移苏联境内后,以一种特殊形式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历史,是东北抗日联军协助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历史物证。

1939 年末至 1940 年初,东北抗日斗争进入到极端困难时期。为保存实力,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转入苏联境内,成立东北抗联教导旅,除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外,主要担负对日军的侦察任务。

↑ 东北抗联教导旅朴英山小部队用过的电台和密码本

朴英山,朝鲜族,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副官。苏联红军远东军事情报部门和抗联教导旅多次派他带领小部队返回宁安、穆棱、东宁一带,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并及时用电台与苏联远东军区情报机关联系。1944 年 6 月,朴英山与两名战士在宁安县南马场活动时不幸被俘,惨遭杀害。

1985 年 8 月 29 日,东宁县绥阳林业局柳桥沟林场退休职工梁勇等人在寒葱河林场作业区的一处岩石缝里发现电台遗物。电台装在五层胶合板钉成的小木箱里,用防雨布包裹,包括收报机、发报机、电键盘、天线、耳机及修理用具,还有一本伪满康德六年出版的小字典《标准注音学生国音字汇》,上面写有中文 " 朴英山 " 和俄文 " 朴英山字典 " 的字样,电台上还印有英文 "USA" 的字样。

经过有关部门的调研,表明它是当年苏军提供给抗联小部队使用的通信工具,学生字典是密码本,使用者就是朴英山的小部队。当时由于电台的电池用完,朴英山将电台和密码本妥善包裹后,隐藏在山上的石缝中。电台上的美国字样则是苏军的一种掩护手段。后来,这两件文物由黑龙江省林业公安处交送给东北烈士纪念馆。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申志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