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城市医疗保障局按照 " 一二三四五 " 的思路,聚焦 " 共同富裕 " 这一工作重点,织好 " 疫情防控、医保体系 " 两张网络,实施 " 党建统领、医保强基、服务提优 " 三项工程,突出 "DIP 付费改革、医保基金安全、医药价格管理、医保信息化 " 四项任务,锚定 " 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 " 五大发展目标,发扬 " 创新实干、奋勇争先 " 工作主基调,全面开创新时期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1 月 21 日下午,由泰安市医疗保障局、泰安日报社联合主办的 " 全市医保系统一把手访谈 " 栏目邀请肥城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国做客 " 最泰安 " 直播间,就长护险制度、互联网医保报销、医保基金监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等各项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
探索创新居民长护险制度
为失能家庭减轻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居民长护险的试点市,肥城市医疗保障局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建立了基础生活照护与专业医疗护理相结合的居民长护险制度,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朱国告诉记者,肥城市 2019 年 1 月实施职工长护险;2021 年 8 月,在省局的关心支持和泰安市局的帮助指导下,开展居民长护险试点,目前已经实现了职工、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导致长期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六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经评估认定为失能人员照护需求等级 3 级、4 级、5 级(分别对应重度失能一级、二级、三级)的失能参保人员,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护的参保人员,按规定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目前,肥城市享受居民长护险待遇人数 3000 多人,累计支付基金 2000 多万元。为失能家庭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稳步提升。
开通省内和省外互联网结算
解决异地就医难题
群众异地就医,是否能直接异地结算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为解决群众在异地就医中的 " 急难愁盼 " 问题,方便我省参保人员省内跨市、跨省异地就医简化异地就医经办程序,"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 和 " 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将不再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实行承诺备案制。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鲁医保小程序 ( 在支付室、微信中搜索 ) 网上办、掌上办,以及可通过我市医保部门公布的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办理备案。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调减为 10%,门诊统筹异地就医不再受签约基层医疗机构范围和等级限制,省内门诊慢病不再受异地医疗机构家数限制,均可享受联网报销。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更顺心更省事、更便捷。
异地就医报销作为一项便民惠民的医保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广大群众跨区域看病就医问题,目前,肥城市开通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33 家,门诊 69 家;开通门诊慢性大病省内联网结算 25 家,跨省联网结算 3 家,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
推进药品 " 双通道 " 建立
打通患者用药 " 最后一公里 "
为方便更多患者尽快用上便宜药、放心药,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共同推进药品 " 双通道 " 的建立,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打通患者用药 " 最后一公里 "。
朱国表示," 双通道 " 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肥城市医疗保障局坚持持续优化药品动态准入机制,全面落实谈判药 " 双通道 " 管理机制,让群众以更低价格、更快速度享受到更多救命新药。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科学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形成医保与医疗机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肥城公布了 3 家 " 双通道 " 定点药店,都在定点医疗机构 1000 米范围内,国家发布的 275 种谈判药品、108 种大病特药以及 " 两病 " 用药可在定点医疗机构、" 双通道 " 定点药店两个通道购药,也无需像以前一样要先全额垫付然后到医保部门手工报销,现在全部直接联网结算,广大参保患者就医购药更加便捷,绝不让群众多跑腿。
实施 "1146+N" 医保服务延伸工程
全力打造 "10 分钟医保服务圈 "
医保服务站是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在基层的延伸拓展,为确保让参保群众在 " 家门口 " 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保服务,今年以来,肥城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 " 民生实事离群众的心更近一些、事办得更实一些 " 的理念,实施 "1146+N" 医保服务延伸工程,全力打造 "10 分钟医保服务圈 ",群众不出村(社区)便可办医保事。
"1146+N" 即高标准打造 1 处市医保经办服务窗口;精心建设 14 处镇街医保工作站;依托定点医院设立医保服务站,建设 400 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医保服务点;在全市 600 多个村(社区)设立医保服务岗哨;在定点药店、部分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小学校建成 N 处便民医保驿站,实现医保服务市镇村全覆盖,织密筑牢基层医保服务网。
按照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县域行政区划实际,按照 " 沉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可持续 " 的工作思路,实施业务下沉、端口前置、服务前移,将 10 大类业务事项全部下放,促进医保经办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同时,将全市医保经办业务培训纳入年度培训工作计划,每年搞好会议集训、定期轮训、分片送训、现场导训四大培训,每个站点培训 1 个 " 医保明白人 ",通过科学定训、精准施训,基层医保工作人员政策明、流程清、业务精,成为医保政策的 " 宣传员 "、 意见建议的 " 收集员 "、 服务评价的 " 调查员 ",切实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服务评价常态化和督导考核长效化。医落实经办服务 " 好差评 " 制度,在医保工作站点醒目位置、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不定期进行医保知识 " 应知应会 " 培训考核,以考核成效倒逼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医保局对经办中心和镇街工作站实行半年考核、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定期回访受理群众,及时掌握服务情况,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