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位于兰州主城区的中心地带,不足 0.12 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里有老旧楼院 51 栋,老年人 1890 人,具有老龄化问题突出、老旧楼院密集的 " 双老 " 特点。杨家园社区党委结合社情实际,变短板为强项,通过 " 老兵雷锋班 "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小院议事会 " 民情服务平台," 老马会客角 " 居民矛盾调解品牌,充分发挥老年党员、居民骨干的先锋力量,不断探索邻里互助、社邻共享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老兵雷锋班
勇当抗疫一线排头兵带动青年齐加入
一个人一天能做多久的志愿服务?老党员任建礼在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 " 转场 " 可能会让你吃一惊。早上,他在盐场堡社区做志愿者,维护核酸现场秩序;下午,他在杨家园社区卡口点值守,有时还给居民送药送物资;晚上,他在山字石社区执勤巡逻。每天,他都骑着自行车往返在自己的各处志愿服务岗位上,7 月份如此,11 月份亦如此。"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和爱人、孩子也都是党员。之所以要辗转三个社区,因为在居住地、单位驻地和经常活动的地方我都是留名在册的志愿者,疫情期间,社区服务群众的人员力量缺口大,所以不管哪里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前往。"
在任建礼所在的杨家园社区 " 老兵雷锋班 " 里,还有 15 名和他一样的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他们都是老党员,年龄小的 40 多岁,年龄大的超过了 70 岁。2019 年 12 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时,他们就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第一时间集结成队,补齐社区应急处突能力弱、防范预警不专业的短板和问题,从社警联建、社企联管、社民联防三个方面积极开展群防群治。
三年来," 老兵雷锋班 " 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兵们值守楼院、开展防疫宣传、上门排查信息、帮助居民代购、送菜送药、协助核酸检测、环境消杀 …… 这种雷锋精神不仅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也感染了一批年轻人。" 我也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受过急救护理等专业训练,疫情防控工作应该能帮得上忙。" 杨家园社区的居民段炜主动向社区申请,加入志愿服务。如今,社区以 33 个楼院为依托,充分挖掘小区党员阵地的青年党员力量,凝聚青年退役军人、快递小哥等新业态人群,共同组成青年志愿服务队服务于辖区居民。
小院议事会
居民骨干待邻如亲党员干部问计于民
现在提起酒泉小院,大家都说是杨家园社区的 " 明星小院 "。这个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只有 170 余户居民的老旧小院到底有何魅力?原来,它的 " 明 " 源于它的 " 民 "。68 岁的马国成已经在这里住了 30 余年," 以前老院子环境不好,老旧问题多,大家的矛盾也会多," 老马说,过去一整个单元楼共用一个水表,不管每家实际用水量多少,水费只能根据总表数据均摊,很多老年居民对此有意见,经常因为水费闹矛盾。老马是小区里的热心人,也是杨家园社区 " 社工委 " 的居民代表,每有矛盾问题,他都会尽量调节化解," 小事不出楼院,大事再进社区。"
但遇到水费均摊这样难以 " 内部消化 " 的矛盾时,老马就带着邻居们的问题和诉求反馈到社区的 " 小院议事会 " 平台,趁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由社区牵头召集辖区社工委委员、居民代表等召开智能水表入户听证会,并先后六次召开 " 小院议事会 ",就修复入户管网、选择智能水表等问题进行协商。2021 年 12 月,酒泉小院的智能水表入户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杨家园社区书记党龙琼说," 适老化改造不只是硬件的提升,它需要我们党员干部耐心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老年朋友、居民骨干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杨家园社区把 " 小院议事会 " 当作小区党员阵地的重要平台,已帮助辖区居民先后解决了水费收取、燃气使用、停车纠纷等 10 余项普惠性问题。
这几年,酒泉小院从一个 " 三不管 " 楼院,变成了环境干净宽敞、绿植生机盎然、邻里关系和谐的模范示范小区,社区党委还发挥社工委力量,培育居民骨干,在小区内创建了 " 老马会客角 " 居民矛盾调解品牌,从硬件到软件双维度提升 " 家 " 的氛围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
一审丨编辑 石雨涵
二审丨值班主任 郭俊宇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