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1-22
快快评 | 活人被祭奠4.3万次,“网祭”乱象应当从严治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人活着,但有纪念馆,还被祭奠 4.3 万次。

谁看了不说一句 " 晦气!"

这件事真实地发生在福建女孩璐璐(化名)身上。在某网络祭祀平台内设有 " 厦门美丽女孩璐璐纪念馆 ",网页上详细记载璐璐的 " 生平 ",包括出生日期、籍贯、悼词,甚至设有 " 音容笑貌 " 模块,发布有 10 张璐璐的生活照。" 小作文 " 编得也有模有样,"2010 年 1 月某天晚上离校后失踪,过了好几天才在海里发现她面目全非的尸体,愿在天堂安息。"

该馆建立于 2016 年 1 月,6 年来访问量达 4.3 万余次。平台确认璐璐被建 " 网墓 " 情况属实,但目前只能找到设立用户的 IP 地址及昵称、登录名,无法提供其真实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换句话说,谁怀揣这么大的恨意,谁在捣鬼,只有肇事者自己知道。

" 这些网站也太随意了!" 没错,就是这么随意。网络祭祀,这一缅怀逝者的严肃活动,慢慢衍生出一些 " 恶搞 "" 诅咒 " 行为,背离了初衷。随机下载几个网络祭祀 App,不难发现,在逝者信息审核这一环节存在漏洞。不需要死亡证明、身份信息可以乱填、上传表情包作为 " 逝者 " 头像,也可以成功创建纪念堂 …… 在网络上,类似行为还有 P 遗照、送花圈等明显具有人身攻击、恶意丑化、传谣抹黑趋向的行为," 被死亡 "" 被祭祀 " 者不在少数,新型网暴花样翻新。乱象背后,暴露出监管缺位、管理不专业等问题。

在璐璐被建 " 网墓 " 这个案例中,法院审理认为,安息网络祭祀平台未严格审查被纪念者的信息、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实际侵权人认定难,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特别是未对设立者与被纪念人的身份关系及被纪念人的死亡信息进行严格的形式审查(如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等),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平台对他人人格权益进行侵害。"

可见,这种恶劣行径不仅仅是恶搞了,甚至触犯到法律底线。

今年 4 月 2 日,国家网信办就曾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 " 网碑 " 建 " 网墓 " 等情况。" 网祭 " 如何走向专业化?肯定离不开法治化、规范化。

民法典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公民在网络操作过程中,不得利用网络平台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网络服务提供者亦应履行严格审查义务,防止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实施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运行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更要从严治理,不能让 " 网祭 " 成为任性妄为、胡乱发泄情绪的灰色空间。此外,除了处罚平台还应揪出 " 幕后黑手 "。有必要提醒某些人,网络实名制越来越完善,在网络上行非法之事,迟早会受到法律制裁,莫以侥幸之心为之。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覃甚颜

相关标签

作文 福建 民法典 活着 厦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