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林
全国道德模范、江苏 " 时代楷模 "
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
扫描二维码,聆听更多关于糜林的故事。
糜林 33 年如一日扎根 " 三农 " 一线,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帮助茅山老区农民掌握应时鲜果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脱贫致富。2020 年 2 月 18 日,糜林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逝世。
上世纪 80 年代,糜林从农校毕业后就来到镇江农科所(现农科院)工作。糜林常说," 我本身就是农民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
△年轻时的糜林 镇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20 世纪 80 年代,镇江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收入只够糊口。糜林团队先后为茅山老区农民引进了猕猴桃、大樱桃、蓝莓、杨梅等十几个品类。糜林面对面培训农民 5000 多人次,每年助农增收 6000 多万元。
△糜林团队和村民们一起考察 镇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地震发生后,糜林作为江苏援助汶川重建队伍项目组长,先后 28 次往返于江苏和四川,推动建成 " 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 "。
△糜林 ( 中 ) 在绵竹农民家中调研 镇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哪个地方穷,糜林就往哪里跑。他曾在重庆铜梁太平镇,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草莓 2000 多亩,平均每亩增收 3 万余元;到贵州省沿河县,他三天三夜跑了 17 个自然村。
△糜林赴重庆指导当地农民葡萄种植技术 句容市委宣传部供图
△ 糜林(左一)和赵亚夫在丹阳大樱桃园对果农进行指导 句容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文来自《致敬奋斗者——新时代江苏重大先进典型主题影像展》
鸣谢:视觉江苏网 刘宁摄影工作室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