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1-28
居家学习,如何守护孩子心理“绿码”?来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一些家长和学生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焦虑、烦躁、愤怒等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近日,哈九中心理教师姚琦针对家长进行了线上专题指导。记者将心理老师的指导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参考。

踢猫效应,负性情绪

心理老师先讲了一个故事,X 先生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X 先生很生气回家后跟妻子吵架。妻子很窝火,臭骂了儿子一顿。儿子很委屈,踢了小猫一脚。小猫跑出家门,挠伤了路人。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 踢猫效应 "。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负面情绪的传递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当孩子产生负性情绪时,不仅仅会影响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的亲子关系。所以家长帮助孩子管理负性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认识负性情绪

情绪是由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包括喜、怒、哀、惧四种类型。我们产生的情绪体验都是由这四种基本情绪类型构成。而每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都是带着信息来与我们进行沟通的,比如,考了满分会带来舒服心喜的情绪,和好朋友吵架了、被老师批评了会产生沮丧不舒服的情绪。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所以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产生的负性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

面对负性情绪家长该如何做

方法一: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1. 认真倾听。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家长要先用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2. 理性对待。只要有外面事物的冲击,就一定会产生情绪体验。而情绪就像是送信人一样,每一封信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要好好地收下这份信息,理解这封信,送信的人自然会和善地离开。

3. 积极引导。家长不要一味抵制所有的负性情绪,而要去发现负性情绪背后隐藏的正面力量。比如,嫉妒的情绪就可以引导成正向力量。你的孩子对你说:" 妈妈,我非常嫉妒我的同桌,他也不怎么学习,但成绩怎么总是那么好呢?" 这时候,有的家长会说:" 你怎么能嫉妒别人呢,人家在背后可能下了很大的功夫呢,管好你自己得了,别嫉妒别人。" 家长这么说虽然暂时把孩子的这份情绪压抑住了,但是负面情绪被压抑的同时正向的力量也被压抑住了。

家长可以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去嫉妒别人?说明孩子本身也想上进,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但是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做?当他对家长说的时候,他的潜台词可能是 " 我也想做得更好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压抑孩子的这种情绪,而要引向一个正向渠道。比如,可能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未来想要变得更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方法二:协助孩子觉察并表达情绪

高中阶段的孩子身心尚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有时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负性情绪的出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描述这种感觉。这时就需要家长去帮助孩子觉察和表述自己的情绪。家长要像一面情绪镜子一样,运用温和的言语去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

比如说:" 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吗?" 通过语言去回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更加明了自己的感觉。在这之后,家长可以继续用开放式的提问,比如 " 今天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了吗?" 协助孩子正确表达他的情绪,理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孩子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方法三:调整孩子认知并改善行为

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应当逐渐引导孩子调整自我认知,从行为上进行改善。情绪管理的基础是自我觉察。家长要多和孩子谈感受,让孩子和他的 " 感受 " 在一起,帮孩子把潜藏的感觉引发出来。只有孩子知觉到某种情绪的存在后,才能知道如何运用它,调整它。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比如,孩子在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静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有时候导致情绪的主因,往往不是 " 事件 " 本身,而是自己的 " 想法 "。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在想法中少用 " 一定 "、" 必须 " 等字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降低情绪的强度和影响。

方法四:调整孩子认知并通过行为改进

正向情绪可拓展孩子的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向情绪经验越多,孩子就越有勇气面对困难,消除负向情绪。但家长要注意一点,在构建孩子正向情绪时并不是教育孩子盲目乐观,或否认负面情绪。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氛围,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等,都可以为孩子架一张 " 情绪安全网 "。

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在处理的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些家长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跟小孩一样,但对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的模样,从而导致孩子对家长的管教失去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观察模仿,不断吸收家长情绪的风格,所以在孩子面前可以适当表现父母的情绪。偶尔可以分享自己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有助于拉近亲子距离。比如,你可以坦诚地对孩子说:" 爸爸明天要上台演讲,有点紧张,但我反复练习很多次,觉得有所进步,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孩子就可以从家长身上学习到,有负向情绪很正常,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一点点克服。

警惕过度教养引发负性情绪

有研究证明,以前的父母对孩子缺乏教养,比如被父母打骂,缺乏营养,被父母忽视等情况,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不利。但今天的父母最大问题是过度教养。为了使孩子在学业、人际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过度的,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关怀和帮助。

过度教养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孩子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控能力,让孩子产生无力感,也导致很多负面情绪。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1. 信任孩子有能力应对困难和风险。以平常心对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们更要相信他们的共性,相信孩子的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不要过度夸大孩子的特殊性。

2. 学会分离,家长要学会去守望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应该离开家长的时候有能力去离开父母。

3.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在思维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有时候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也许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寇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