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正培 记者 李娜)11 月 28 日,在中交二航局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施工现场,首节钢箱开始下放,世界超大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进入最关键的钢箱施工阶段。首次下放的为十字形钢箱,总长 5.4 米、宽 4.3 米、高 82.5 米,重达 400 多吨,钢箱分三个节段,在现场拼接、焊接成一个整体逐节下放,下放过程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张靖皋长江大桥连通张家港、靖江、如皋三市,跨江段全长 7859 米,设南、北两座航道桥及南中北三段引桥。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南航道桥为主跨 2300 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具有六项 " 世界之最 "、六项 " 世界首创 "。
世界第一跨度的悬索桥,必然有与之匹配的强大锚碇,才能稳稳拉起整座大桥。大桥南锚碇基础长 110 米,宽 75 米,深 83 米,是世界最大体积地连墙锚碇基础。具有结构新、体量大、精度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世界没有先例,锚碇施工进入无人区。
为什么是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这种结构?中交二航局项目副经理周宴平介绍,由于南锚位于长江南岸,距离长江大堤仅 47 米,在距离长江这么近的软土地基上,开挖一个 28 层楼高的巨型深坑,风险无疑是巨大的。为了确保锚碇基础对长江大堤的扰动影响控制在 10 毫米以内,中交公规院大胆设计,把锚碇基础分成 47 个互不相通的隔仓,共由 198 个不同形状和节段的钢箱和钢筋笼,在地下逐步连接形成一座回字形地下 " 城堡 ",也就是地连墙。通过化整为零,分阶段分隔仓施工,避免了扰动江堤的风险,但同时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确保钢箱精准下放,首先确保在地上挖的槽精准,这个槽相当于钢箱梁安身的 " 家 "。" 地连墙成槽垂直度控制在 1/800 以内,也就是说,往地下挖一条 1.5 米宽、83 米深的矩形深坑,上下误差不能超过 10 厘米,精度要求极高。" 周宴平说,传统地连墙都是临时结构,仅起支护稳固锚碇的作用。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锚碇地连墙不仅前期起支护作用,后期还将转为永久结构,参与结构受力,如同为锚碇加装了一套坚硬无比的 " 铠甲 "。
在锚碇主体施工之前,项目在距离锚碇主体 37 米的地方,开展同条件 1:1 的工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锚碇地连墙各工序工艺的可操作性,通过试验段一个半月的设计优化、工艺创新等,形成了作业指导书,为主体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据周宴平介绍,后续将连续进行箱梁施工,预计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作为国家 " 十四五 " 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大桥建设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跨江融合发展,建设高水平扬子江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