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明明是秋光正好,谁成想,一场 " 断崖式降温 " 即将席卷江苏!
11 月 28 日中午前后起,有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江苏,气温骤降。
11 月 29 日,淮北地区阴有小雨转小雨夹雪或小雪。
长亭远望,地白风疾,云霞明减,寂然生寒。
古往今来,前人们留下了很多过冬的记载,有的风雅,有的有趣,有的浪漫。
不妨随文脉君一起,翻开《江苏文库 · 方志编》,遍访南京 11 区,看看当地的人都是怎么过冬的 ……
玄武区:冷天就要喝酒御寒
天气寒冷,应当饮酒御寒。
但是怎么饮、和谁饮、在什么地方饮?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万历上元县志》就给出了教科书般的操作。
寺阁吟诗腊月中,拥裘行酒气弥雄。
江山过雪生新色,天地凝寒渺太空。
喝酒当然要叫上至交好友,意气相投,还要能诗酒助兴。
" 拥裘行酒 ",越喝兴致越高,豪情万丈,于是 " 天地凝寒渺太空 "。
喝酒的地方正是鸡鸣寺凭虚阁,也就是诗中的 " 寺阁 "。
鸡鸣寺坐落鸡鸣山巅,背依明城墙,近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此处不仅香火鼎盛,也一直是文人雅集的好去处。
历朝历代,凭虚阁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名家到此,留下墨宝。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万历上元县志》
秦淮区:" 骑行 " 秦淮河有点帅
南京冬景,不仅美翻了中国的文人迁客,也醉倒了前来观光的外国人。
比如这个叫永井久一郎的日本人。
1898 年,他来到南京,为拜谒明孝陵,在飘雪的清晨骑驴穿过秦淮,并留下诗句。
满江飞絮不胜寒,绣阁无人起倚栏。
只有风流驴背客,秦淮晓色雪中看。
△雪渔图 宋 佚名
虽然天气寒冷,诗人言语间却给人逍遥自在的感觉。
经过有无数风流故事传颂的秦淮,却因晓寒看不见倚阁的佳丽,心中顿生联想。
金粉传说与河畔的冬景交相呼应,这趟户外骑行,诗情画意。
雪图 宋 巨然
建邺区:冒雪泛舟莫愁湖
冬雪和湖水是最配的。在建邺,一定要去游莫愁湖。
曾经就有这样一位晚清诗人,趁着隆冬时节,来到了莫愁湖。
这个人名叫丘逢甲。
湖波如镜荡寒光,曾照金钗十二行。
一片明光新境界,雪中来过郁金堂。
△渔村小雪图 宋 王诜
生于乱世,作为爱国诗人的丘逢甲一生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维新变法。
泛舟湖上,看着眼前的雪花,他依然心系天下兴亡,将胸中郁结诉诸诗中。
" 一片明光新境界,雪中来过郁金堂。"1912 年早春,他因肺病复发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 48 岁。
关山密雪图 宋 许道宁
鼓楼区:" 石城霁雪 " 了解一下
其实说起南京的冬景,很多第一反应是 " 石城霁雪 "。
作为 " 金陵四十八景 " 之一,名声在外,百年不衰。
" 石城霁雪 " 最早出自万历年间朱之蕃诗记、陆寿柏作画的《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
其中描绘石城雪景云:" 江天顿改寻常事,庐井都无一点尘。" 可谓难得一见的奇景。
号吴门野樵,曾经当过明代应天府推官的史谨也偏爱 " 石城霁雪 ",他留下名句:
阵影度壕鸦散墨,女墙开冻玉生辉。
忽乘瘦蹇寻梅过,多少人家尚掩扉。
△石城霁雪图 清 邹喆
浦口区:汤泉温泉可以安排上了
天气寒冷,怎能不去洗温泉呢?
南京可以洗温泉的地方很多,生于浦口汤泉的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张瑄,自然成了家乡的代言人。
胜景汤泉甲一方,白云深处有僧房。
梅花落讶初飘雪,草色浓疑未着霜。
△位于汤泉的古惠济寺
在清代雍正的《江浦县志》中,汤泉温泉可神了。" 浴之可疗痼疾,去疮痍。"
当然,忠实粉丝还不止张瑄。
秦观也特爱洗温泉,他曾写过 " 其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爬搔委顿之病,浴之辄愈。"
王安石也是:"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有废兴。"
总之,泡澡就完事了。
惠济寺门口的古树
栖霞区:谁说栖霞山只有秋天好看
老话说,春游牛首,秋游栖霞。
但很多人不知道,冬日的栖霞山别有一番韵味。
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学家谢启昆就情有独钟,留下了《栖霞雪二首》。
隐约中林塔,依微别殿钟。
半空闻鹤唳,知是最高峰。
△冬鸦秃木图 元 佚名
林中的塔影隐约可见,别殿依稀传来钟声,平素清晰可见的景物,在大雪的覆盖中似真似幻。
走在山间,半空中传来鹤的叫声,低头望去,原来已经来到了最高峰。
雪后的栖霞山别样风光令人沉醉,谁说栖霞山只有秋天好看。
雨花台区:相约逛逛雨花台
周必大的人缘真不错。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等人物,都跟他交情甚笃。
这个雪天,他在偶遇徽州的胡推官,俩人相约去雨花台逛逛,传为佳话。
岁晚相逢古帝乡,长松百尺傲冰霜。
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赋名花似漫郎。
△骑驴赏雪图轴 明 沈周
周必大人缘好不是没有道理。
他才华横溢,还工文词,诗词歌赋 " 皆奥博词雄 ",书法 " 浑厚刚劲,自成一体 "。
他还 " 立朝刚正 ",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是一位颇富才干的政治家。
这样的人向你发出邀请,你会不赴约吗?
江宁区:素雪满阶听禅音
相传唐朝法融禅师,自幼博览群书,19 岁隐入茅山钻研佛学,参访名师,精读经文。
贞观年间,他到牛首山东侧幽栖寺修行,后在北岩下另立茅茨禅室,并在佛窟寺修行。
一天,他在华岩山下讲《法华经》时,素雪满阶,当讲到十分精彩时,在这冰天雪地中,竟然见到鲜花二茎,状似芙蓉,灿如金色,七日消失。
△法融像
同时天上有 " 百鸟翔集 "" 衔花而献 ",众人无不称奇。这一奇特祥瑞景观就被后人称为 " 献花清兴 "。
当然,法融禅师还有一段 " 百鸟衔花 " 的公案也非常有名,后人留诗:
牛头峰顶锁重云,独坐寥寥寄此身。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到庵人。
可以说相当有佛缘了。
△图片来自《江苏文库 · 史料编 · 胡元润金陵名胜图册》
六合区:龙池岸边放鸳鸯
去过南京六合,肯定会对龙池过目难忘。
此处位于南京六合新城区内,水质清澈、风景优美,是散心的好去处。
当然几百年前就是。
△六合龙池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顺治六合县志》就记载了,明末学者孙宗岱冬天龙池放鸳鸯的轶事。
樊笼梦里玉泓稀,乍间难禁忽背飞。
拍拍中流仍比翼,惊魂莫必是耶非。
孙宗岱触景生情,还说道:
网举龙池欲税鱼,杀机满目恸追呼。
劝君莫网双鸳去,再世夫妻恐不如。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顺治六合县志》
溧水区:看看冬天的天生桥
胭脂河两边的山石间,悬跨一道巨石。这块巨石便是天生桥。
天生桥为何叫 " 天生 "?
1368 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需要将太湖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南京,于是他下令开凿胭脂河。
山岗上最坚硬的两块石头被保存下来,故名 " 天生桥 "。
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这里也曾多次翻修。根据《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顺治溧水县志》记载,嘉靖年间,一个初冬,这里的路桥开始了修缮。
溧水西出郊关数里,曰胭脂河。有桥二座并跨河流,名天生桥。
而今,两座桥里的南桥早已坍塌,独留北桥屹立至今。
△《江苏文库 · 方志编》中的《顺治溧水县志》
高淳区:湖水酿酒寄逍遥
明末诸生邢昉的家,就住在石臼湖较近,所以他自号石臼,人称刑石臼。
这个人相当有个性。
明朝灭亡之后,他弃举子业,每天就用石臼的水酿酒,维持生计,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又是一年冬天,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所求在衣食,屡别寡欢聚。有酒几共斟,无生良足慕。
冥心投寂乐,积想旷幽素。寒溪更相送,汩汩流泉注。
无怪王士禛在他的《渔洋诗话》中论次当时的布衣诗人,独推邢昉为第—人。
△乾坤雪意 明 沈周
古时候南京人怎么过冬
这个话题实在聊不完
太多的文人雅士
都曾留下他们的过冬轶事
这些故事
或者浪漫,或者奇趣
或者风雅,或者动人
感兴趣的你
不妨翻开《江苏文库》
解锁更多南京人的 " 过冬密码 " 吧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