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11-28
骗女孩当卖惨工具,决不能轻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靠短视频造假卖惨的事儿,又又又来了。" 天已经漆黑,一个 15 岁的小女孩,脸上挂着稚嫩单纯的微笑,每天晚上却要靠捡瓶子卖钱交学费。" 最近,博主 " 笑宝来也 " 发布的 " 小女孩捡瓶子挣学费 " 的视频火了。这位非常有 " 头脑 " 的博主,仅仅用 100 块钱和一些饮料,就骗得女孩阿月的配合,自导自演了一出问答戏,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骗赞过 10 万 +,引发了很多人的同情。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你肯定见过类似视频。比如此前," 韩文团队 " 塑造了一个叫阿佳的女孩,父亲去世、没见过母亲,上不起学,然后用这个故事骗同情网友买链接中的 " 凉山地区贫困村民销售的自产苹果 ",获利 29 万元。再如去年 10 月,一则 " 凉山儿童贫穷无助 " 视频走红,视频中一小孩站立在破旧的房屋面前,说自己无父无母,实在太贫穷,只能帮邻居干活并照顾抚养妹妹弟弟。短时间内该视频获得转发和点赞 10 万、评论 3.5 万的传播量。经媒体核实,视频是策划者抹脏小朋友的脸,故意在闲置房屋前摆拍所得 …… 类似骗局,不胜枚举。

策划者的套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个贫困人设,一个不高明的 " 剧本 ",一个破破烂烂的背景,再骗天真的孩子来配合说几句煽情台词。央视新闻就曾揭露过,有的博主为了让视频效果更逼真,还会给孩子点眼药水,甚至把孩子掐哭,视频内容还可以随意嫁接。等把看客惹得眼泪婆娑、同情心无以复加的时候,就可以 "3-2-1,上链接了 "。

这种短视频绝对不是自娱自乐、无伤大雅,其副作用显而易见。首先对受骗网友不公平,谁也不想自己的同情心成了骗子牟利的工具;其次对社会风气伤害很大,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没了,大家从此 " 水泥封心 ",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上哪去获得相应的注意力资源?再次对配合出演的孩子不公平,像 " 小月 " 并不知对方意图,但她因为这 100 块钱成了骗局的主人公,成为全网议论对象。平地而起的风暴围绕着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的残酷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对 " 故事 " 发生地不公平,凉山州公安局甚至需要专门召开新闻通气会澄清这类骗局。众所周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无数人为此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努力。跳梁小丑般的骗子,随意发挥编剧 " 才能 ",造成的误导和抹黑,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消除。

当然,短视频骗局五花八门," 贫困山区孩子 " 只是一个门类,像前段时间 " 史上最凶班主任 " 之类伪装成某种职业身份博眼球的,或者处心积虑 " 养 " 情感账号搞诈骗的等等。短视频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改变了大众生活方式,也为线下的 " 牛鬼蛇神 " 提供了舞台,到短视频平台上演借尸还魂的各类骗局,令人防不胜防。

今年 4 月,中央网信办开展的 " 清朗 · 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 " 专项行动强调,要从严整治恶意营销问题,特别是虚假人设。从严整治对象包括编造故事、摆拍作秀等手段,营造名媛人设,进行炒作引流;营造 " 卖惨 " 人设,博取同情进行商品推广;营造成功人设,打着分享成功学、职场经验旗号,实则宣扬厚黑学、金钱至上理念等。

官方剑指这些乱象之后,平台的作为还需及时跟上。有媒体调查发现,公众对涉嫌造假作品的举报因举证很困难,往往难以得到某些短视频平台的认定,即使举报成功,平台在处理时也是 "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缺乏力度,自然也达不到威慑的目的。

网络调侃有云: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若是利用人的善心善念骗取的流量,绝对是 " 毒流量 ",伤人心伤社会,决不能轻饶。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宝来 短视频 凉山 骗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