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11-29
东莞三年新增15.49万个学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对于六岁的姜晓晓来说,2022 年她最开心的事情是在东莞入读了公办学校。每天上学放学,与爸爸妈妈一起是最 " 甜 " 的礼物。而在这之前的每一天,晓晓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公办学位的问题。

自 2020 年 3 月东莞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以来,东莞市委书记、市长挂帅,成立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指挥部,35 个镇街(园区)参照市指挥部架构设立分指挥部,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截至至 2022 年 11 月,三年新增学位 15.49 万个,已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项目 131 个,超额完成第一轮千日攻坚任务。

" 制度 + 速度 " 组合拳推进项目全速前进

自 2020 年 3 月东莞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以来,该行动连续三年被纳入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市政府的硬任务。

2020 年 3 月 11 日,东莞正式启动 " 一号文两攻坚 ",围绕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着重推进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由此打响了公办学校建设千日攻坚行动。东莞采用 " 制度 + 速度 " 的攻坚组合拳,从学校的土地规划、立项到审批建设,与人才涌进速度进行赛跑,拟用超常规的举措,痛下决心缓解学位尤其是公办学位压力,专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作。

如果说规划用地、资金支持、工程进度、建筑施工等是一定要面对和解决的必答题,那么如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筑牢项目施工安全红线,保质保速促工程进展,就是一道既可以出彩,又可能一题定胜负的核心大题。对此,东莞提出围绕 " 打基础、利长远 " 谋划布局,继续完善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工作,要做到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方针,甚至将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项目直接纳入 " 绿色通道 ",参照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方式办理审批,为项目审批保驾护航。

为了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点痛点问题,指挥部紧盯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强化资金投入、规划用地等支撑保障,全力支持公办中小学校建设。一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持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镇两级财政 " 十四五 " 期间将投入超过 300 亿元资金保障学校建设,其中 2021 年完成的 52 个公办学校项目投入资金约 43 亿元,预计 2022 年完成的 53 个公办学校项目投入资金约 76 亿元。目前还在积极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市商业学校改扩建项目、市经济贸易学校改扩建项目、市电子商贸学校改扩建项目等 8 所学校获得专项债券支持。

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 " 东莞模式 "

未来感的校园,科技感十足的建筑设计,更贴合现代化校园需求和运用的设施设备 …… 东莞通过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来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用一批批 " 未来 " 学校的建成、投入使用来充分实践、论证。

松山湖北区学校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中国未来学校 2.0:概念框架》为蓝本,探索了一套指向未来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体系,并独创学校空间设计,被在校学生评价为 " 我最喜爱的、充满未来感的学校 ";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新校区(东莞市莞城和阳小学)则突破传统学校的规划,结合现代教学需求开设岭南中草药博物馆、篮球馆、科学探究室、智能机器人室、创客实验室、3D 实验创新室、团体心理活动室、心语小屋等 22 个功能场室,连就读该校孩子的家长都直呼 " 羡慕 ";东莞中学(初中校区)由何镜堂院士团队负责设计,从 " 教育生态平衡 " 的理念出发,通过积极考虑周边环境要素,与老城区和谐共生,营造和谐共生的城市界面,创建活跃开放的校园空间,回应现代新型教学需求 …… 东莞的老师、学生正在创新与科技加持的 " 未来 " 校园里,讲好、学好科教兴国的每一课。

东莞注重教育扩容与教育提质并举,满足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近年来,东莞全面推进教育提质发展。通过 " 集团化 " 带动一批、" 品牌化 " 培育一批、" 优质化 " 扶持一批、" 未来化 " 引领一批、" 信息化 " 提升一批、" 高端化 " 推动一批,实现全市教育内涵品质全方位提升,加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在前期教育 " 扩容 " 的基础上,争取在 " 提质 " 上有所突破。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 " 名校 + 分校 "" 名校 + 新校 "" 名校 + 弱校 "" 名校 + 民校 " 等形式,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全市基础教育水平。

接下来,指挥部将继续紧盯今年完工项目建设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持续跟进市中小学德育基地、水乡未来学校以及市属公办高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动项目选址落地。确保东莞市民 " 家门口的好学校 " 越来越多,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相关标签

东莞 学位 债券 绿色通道 中小学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