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11 月 29 日,灰色系统理论创立 40 周年纪念展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40 年来,大批学者致力于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为灰色系统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所长刘思峰介绍,灰色系统理论是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在 1982 年提出来的,主要以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也就是系统中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情况。他说,灰色系统理论不同于概率统计研究随机不确定性,基于大样本分析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模糊数学研究认知不确定性,关注 " 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 " 的对象;粗糙集理论基于等价关系分析数据,运用上、下近似集来刻画不确定概念外延的边界区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 " 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 " 的对象和分布未知的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所长刘思峰
" 我们小组研究工作的侧重点是复杂装备可靠性增长数据分析。" 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过程中,由于系统结构和研制过程的复杂性、研制单位与相关方面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设计、材料、工艺、人员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使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增长和优化过程面临重重困难。加之复杂系统特性、现有观测手段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数据获取方式、采集设备、存储技术等影响,导致人们占有的数据具有典型的贫信息特征。
据了解,灰色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信息提取、加工和利用的有效工具,其方法和模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发表了 30 多万篇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与应用论文,有力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航空航天重大型号研制、机械工程、电力工程等领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灰色系统模型和方法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故障数据分析、诊断与故障要因关联追溯、可靠性增长建模、预测和可靠性评价,以及贫信息背景下复杂装备研制资源配置与质量管控等技术难题,取得显著效益。南航灰色系统研究所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和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院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院士在讲话中表示,南航大力发展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推进原创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着力建设和发展国际学术组织、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创办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等举措,推动了中国原创学说的全球传播。学校自 2002 年至今共主办召开了 26 次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2011 年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灰色系统:理论与应用》,为发展中国原创学说、传播中国学术声音贡献了南航智慧和南航力量。
通讯员 王伟 现代快报 + 记者 于露 / 文 赵杰 / 摄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