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根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11 月 30 日零时至 24 时,广州市新增 6312 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 61 例,其余均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 5629 例、轻型和普通型 682 例、重型 1 例,无危重患者。30 日,全市当日出院 ( 舱 ) 8139 例,本轮疫情累计出院 ( 舱 ) 49544 例。
12 月 1 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车流恢复。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广州目前疫情多点、多链、多区,病例数仍处高位,绝大部分个案仍集中在海珠区,全市疫情以中心城区为主,点状散发与聚集性并存,人员密集的城中村一直是疫情传播的重点区域,防疫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设置便民采样点
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
目前,广州市分类实施核酸检测。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规定频次的核酸检测,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 " 落地检 "。根据市民出行、就医等日常需求,做好核酸 " 按需检测 " 服务保障。各区根据辖区内人员分布、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便民采样点;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
加强重点场所防控
在养老机构、福利机构、母婴照护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近期继续实行封闭管理,每天对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开展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开展排查处置。
重点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广州市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广州市将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通过设立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重点做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离穗人员仍须查验 48 小时核酸
公共场所凭绿码进入
张屹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时刻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进入公共场所时配合落实测体温、扫场所码,凭健康码绿码进入。来(返)穗人员主动进行健康申报,省外来(返)穗人员继续实施 " 三天三检三不 " 措施,即抵穗后 3 天内每天核酸检测,其间不聚集、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离穗人员仍须查验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市民在一大型超市内选购商品。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张屹表示,当前,广州正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各相关部门正抓紧修订出台相关政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请市民朋友留意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
广州海珠现有高风险区 8368 个
严格管控要求做到 " 足不出户 "
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表示:" 解除临时管控区不等于解防,而是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昨天,海珠区解除了区内所有临时管控区;瑞宝、南石头等 13 条街道的 66 个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康鹭、后滘、台涌等高风险片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重新划定高风险区。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公交车有序进站。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傅晓初说,目前,全区现有高风险区 8368 个,其余区域均按低风险区管理,对于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 " 足不出户 ",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
不按行政区域全员核酸
不代表不开展核酸检测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周斌强调,对于核酸检测而言,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代表不开展核酸检测,而是优化为:对风险岗位、重点人群分类开展固定频次的检测;对重点机构开展抽样检测;对工作生活有需要的市民开展便民检测。其实就是用监测的思维和便民的手段,筑牢第一道防线,实现疫情的早发现。
对密接的甄别更倾向于 " 六同 " 人员
张周斌表示,对于应急处置而言,也是在快速流调的基础上,更强调精准性。例如,对密接的甄别,更倾向于接触比较密切、感染风险更高的人员,比如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娱乐、同行和同聊天等 " 六同 " 人员。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市民佩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对风险区域的划定也需要综合性考虑传播风险,原则上以同一进出口的单元、楼栋为单位,精准划定高风险区。" 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流调成果的转化效率,实现快转快管、快封快解,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张周斌表示。
张周斌强调,疫情防控仍会继续,疾控部门也将持续以更科学的方法,更精准的方式来守护羊城的健康。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