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近 7 天你从哪里来?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过什么地方?停留了多久?接触了哪些人 ……"
这是水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王菊工作的常态。今年 48 岁的她 11 年来一直献身于疾控事业,作为一名疾控人,王菊始终心系人民健康,践行疾控使命,诠释着她对疾控工作的忠诚与奉献,责任与担当。
爱岗敬业的 " 逆行者 "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迅速在全国传播,正在脱贫攻坚驻村轮战的她被单位领导召回,投入抗疫一线,参与流调、找人等应急处置。大年三十夜 21 时 30 分,突然接到单位领导来电,要求去水城区人民医院流调一位与有武汉旅居史接触的发热病人。于是,她匆匆赶往单位,拎起流调箱就与同事一道赶往水城区人民医院及时开展流调。围绕新冠病毒潜伏期 14 天的有关要求,要把发热病人发病前 14 天活动轨迹理清楚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当天晚上,她与同事和发热病人面对面慢慢沟通,问询其每一天每一个时段的轨迹及所接触人员等情况,完成时已是次日凌晨 2 点过,踏着万家灯火浓浓的年味回到办公室,来不及休息片刻,就急着梳理流调情况、核实流调遗漏问题,撰写流调报告,确保了在天亮之前将发热病人接触的人员找到并进行集中隔离,从源头上杜绝了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
类似这样无规律的工作,近 3 年来对王菊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她常说:" 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加班加点也是常态,我们也是随时准备着。"
在抓好本区疫情防控的同时,王菊还两次逆行外地疫情防控一线。
2020 年 7 月 22 日,大连又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她主动请缨,加入六盘水市组建的驰援大连医疗防疫队伍中。入连的第二天,她被派到集中隔离点工作,负责参与隔离点消毒消杀及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转运、政策解释、心理疏导以及医疗垃圾清理转运等等。面对集中隔离点(隔离 358 人)每天复杂的高风险工作,仅接咨询电话每天就达上百个,哪怕因电话量大导致嗓子酸涩难受、耳朵疼痛难忍,她也一件一件把它落实好。
8 月 18 日,她所负责的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全部解除后,回到大连市疾控中心,参与采样组和消杀组对冷库冷冻食品的核酸采样及入境人员的转运消毒消杀等工作。在面对室外 30 多度和冷库内零下 20 多度温度反差,面对单件箱重 40 多斤的冷冻食品外包装进行核酸采样和背负重 40 斤消毒水消杀,每次均能保质保量完成 300 份以上样品任务及上百辆转运车消毒,一次工作就是 3 个多小时,哪怕是高温工作时导致的满身汗水或者是低温时导致的全身哆嗦,她没有叫一声苦。此次逆行防疫历时 1 个多月,在参与大连友好城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 " 抗疫先锋 " 荣誉称号。
2021 年 10 月 19 日,遵义市汇川区出现外地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贵州连续 600 多天未发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的宁静。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王菊受单位领导选派火线驰援遵义。入遵时,她是被分到流行病学调查组,但是第三天,由于集中隔离点出现工作人员被感染新冠病毒,省疫情防控专家组要求加派人员对集中隔离点进行管理。她凭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主动请缨到隔离点工作,参与隔离人员转运、健康监测、生活保障、心理疏导、消毒消杀等直至疫情结束。她持续阻击疫情 10 多个日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担当,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成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彰显了共同抗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作出了应有贡献,为此被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授予 " 最美逆行者 " 荣誉称号。
2022 年 11 月 14 日,正在工作岗位上的她接到领导电话,需要马上到水城区石龙街道对一例阳性病例开展流调工作。作为 " 流调人 " 的她,深知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阳性病人活动轨迹搞清楚,尽早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性。随即,她和同事胡雪莲一起赶往石龙街道,收集完数据之后,便匆匆赶回办公室整理初次调查报告。在整理完报告之后,她强忍的肚子越来越疼,领导见状,立即安排车辆将她送往了水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为 " 急性阑尾炎 ",需要马上住院手术治疗。因家住黄土坡,为方便家人照顾,于当天转院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后,医生建议多休息,但她第四天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舍 " 小家 " 为 " 大家 "
2019 年 6 月份,因脱贫攻坚,她被单位派到水城县龙场乡戈波村驻村轮战。在驻村的 7 个多月时间里,她吃住在村里。当时,母亲检查出患有肝胆总管癌。噩耗传来,但她强忍伤心,毅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 2020 年 1 月份,因疫情,她回到了疾控的工作岗位上,虽然离母亲近了,但因繁忙的工作,照顾母亲的时间屈指可数。在历经两个月后,她的母亲永远离开了她。
当问及母亲去世时,你有遗憾吗?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嘴里哽咽的说到:" 有遗憾,在母亲弥留之际都没能好好的照顾她,陪伴她,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是,我相信我的母亲能理解我,理解我这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同事认可的好 " 同志 "
" 我今年才考到疾控中心工作,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发现王大姐在工作中,做事认真仔细,对工作有强迫症。在工作中,我不懂的东西很多,但是,王大姐都会手把手的教我。" 这是同一个办公室的胡雪莲对王菊的描述。
领导对王菊的评价就更高了,水城区疾控中副主任白勇说到:" 王菊系我们水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工作人员,因工作突出,曾经担任过水城区第一、二届政协委员。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特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中,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 的防疫工作初心。"
疫情防控处置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拼速度的工作。所以,王菊都随叫随到,哪里有疫情,她就出现在哪里。正是有像王菊同志一样有担当、有责任的疾控工作者,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各个岗位上,无私奉献,在一次次的疫情考验中,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
蔡小兰
编辑 周欢 统筹 李梦秋 / 签发高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