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哈尔滨日报记者从中国电影家协会获悉,著名电影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八一厂副厂长陆柱国于 12 月 1 日 1 时在京因病逝世,享年 94 岁。陆柱国生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片,他本人参与并创作了《黑山阻击战》《海鹰》《英雄岛》《战火中的青春》《南海风云》《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太行山上》《雷锋》《闪闪的红星》等具有影响力的时代作品。
陆柱国的个人经历具有传奇性。当年陆柱国担任战地记者,两次亲赴朝鲜前线采访,创作出了《风雪东线》《老组长》等深度作品。第二次陆柱国去朝鲜参加慰问活动,之后上甘岭发生战况,他再次亲赴前线完成采访,并创作了中篇小说《上甘岭》。
陆柱国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忱,紧扣时代主旋律,热情讴歌英雄人物,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1950 年,创作个人首部小说《决斗》。1953 年,出版长篇小说《上甘岭》。1957 年,与毛烽合作编写了电影剧本《最后一个冬天》,该剧本获得中国文化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并拍成了电影《黑山阻击战》。
1959 年,由其担任编剧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海鹰》上映。1964 年,担任电影《独立大队》的编剧 。1974 年,担任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编剧。1977 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西南凯歌》获得第一届 " 夏衍文学奖 " 一等奖。1983 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道是无情胜有情》上映。1986 年,担任剧情电影《通天塔》的编剧。
1997 年,陆柱国凭借战争电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获得第 8 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编剧奖 、第 1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5 年,凭借战争电影《太行山上》获得第 12 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
2007 年,陆柱国获得第 26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封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