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2-12-06
苏式家具,简单是最不简单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日常生活中,家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透着主人的审美,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暗藏着与家里每个人的情感羁绊。

如今装修房子,在挑选家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奉行 " 简单 "。

而简单的典范之作,便是明式家具。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以苏州地区为中心、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硬木家具被称为 "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家具的巅峰。因为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人们公认 " 苏式家具 " 是明式家具的正宗。

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苏式家具究竟好在哪里。从江苏文库 · 研究编《江苏手工艺史》中可以发现,苏式家具的好,恰恰是因为简单,而简单是最不简单的。

△ 《江苏手工艺史》 长北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最时髦的风尚

明朝时期,江南民间手工艺独领风骚。

苏州,因为地处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腹地,水路四通八达,明代中叶以来,经济繁荣,苏州人的生活也非常精致。

宋、明代以来,许多解甲官员、士绅都会选择苏州作为退养之地,在苏州兴建私家园林和宅第,自然也带动了苏式家具行业的兴盛。

加上郑和下西洋以后,南洋硬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为苏式家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良质材;宋代以来小木作工艺的成熟,又为苏式家具提供了足够的技术铺垫,家具作坊从苏州扩展到了木渎、东山、常熟等县镇。

作为明代家具的代表,苏式家具多以紫檀、花梨为料,以古朴闻名,雕镂都有范式,代表了中国当时最时髦的风尚。晚明苏州人王锜记道," 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尚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 "。

这样的时髦引来了外省人士的 " 羡慕嫉妒恨 "。譬如,明清时期的文学家、钱塘人张岱就叹息说:" 苏人常笑吾浙人为‘赶不着’,诚哉其赶不着也!" 瞧,苏州人常常笑话浙江人赶不上,而浙江人心里头也服输。

家具里的玄机

苏式家具不仅是日用之 " 具 ",更是文人情怀的寄托。

在《江苏手工艺史》作者长北看来,苏式家具之所以具有简练精致、含蓄优雅的风格,那是江南文人的审美所决定的,也与江南秀丽的自然环境、江南文人园林的陈设合拍。

吴门画家文徵明的弟子周公瑕,在自用的紫檀木扶手椅靠背板上刻下了五言绝句," 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下镌 " 戊辰冬日周天球书 ",右刻 " 周公瑕氏 "" 止园居士 " 印;南京博物院藏有万历年间苏州工制作的 " 红木书桌 ",桌腿也刻着四言诗:" 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尔为冯 ( 凭 ) ,逸我百年 "。

这实乃文人的风雅之举。

的确,苏式家具从选材、造型、结构、工艺、功能到审美多方面,都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美感,体现出中国古人与物境融合的造物观,体现出江南文化含蓄内省的性格。这在《江苏手工艺史》中都有详细记述。

先看选材。硬木如花梨、酸枝、紫檀、杞梓木(俗称 " 鸡翅木 ")、铁力木等,统称 " 红木 "。材性坚硬,经过充分干燥以后,可以按图裁切为横切面细瘦的家具构件并作各种精细加工。

所以,苏式家具的造型挺拔秀丽,空间分割空灵变化,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适度,线形刚中有柔,直中有曲,简洁流畅,富有弹性和韵味。

再看构造。桌椅构件相接的地方往往有牙板、枨等附件,不仅起支撑固定相邻部件、增加家具牢固度的作用,更打破了直线造型的平直呆板,使家具空间分割变化丰富,小木块各各派上用场," 气 " 周转在家具部件之间,各部件浑融为天衣无缝的 " 一 "。

△ 明代黄花梨南官帽椅 长北摄于湖州博物馆

苏式家具的设计在细节之处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桌几与地面不作垂直相交,多通过 " 外翻马蹄 "" 内翻马蹄 " 使底足面积铺开,避免与地面直角冲撞。香几底足向外伸展,曲线收放自如,恰如几上香炉中飘出的缕缕幽香,韵味十足。圈椅扶手以几截木料拼接,刚柔相济,一波三折,流畅而有弹力。

椅面、桌面、凳面、案面和橱柜门用四攒边做法,面板纳于边框之内,既遮掩了面板的横截面,又使边框对面板的涨缩形成缓冲,以应对气候变化所引起家具面板的热胀冷缩。

细微之处见精神。家具尖硬的棱角都作磨圆处理,工匠行话叫 " 倒棱 ",减少了硬棱强烈的冲撞感和冷酷的功能感。而家具大边和抹头、冰盘沿等,捣圆棱角再刻以阴、阳线脚,绝不滥施雕饰。精细的雕镂只点缀在背板、牙板等部位,刀法圆活,藏锋无痕,突出表现出线形美。

此外,家具不涂厚漆而将木身打磨光滑,用天然漆作精密擦拭,使木纹显露,充分显示出硬木的纹理美质感美。铜质配件式样玲珑,与素面形成对比。

苏式家具还擅长以不同木材的纹理色泽互相补充衬托,使家具色泽在统一中变化。桌凳或用川柏为面,乌木镶材和腿料,则用铁力木、瘿框;书桌或用花梨木作边木做面板;椅凳不用面板而用藤心,既省木料,又使人落座舒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 " 紫檀喷面式方桌 ",嵌瘿木为桌面,就极为典型地体现出明代苏式家具搭配用材、造型洗练、磨工圆润的特征。

△ 明代紫檀嵌瘿木面喷面式方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明代晚期,苏式家具出现了一些变化。有嵌瓷、嵌螺钿、嵌大理石,有朱、黑漆地款刻填彩,有用瘿木、树根等雕刻,云纹大理石被称为 " 云石 "" 文石 "。这些家具 " 别格 ",猎奇弄巧,渗入了宫廷审美和市民审美,因此为洁身高蹈的文人不取。

比如苏州人文震亭就发声了:" 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在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 ",他批评 " 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 "," 古人制几榻 …… 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 …… 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 "。可见晚明苏州文人反对家具 " 别格 ",坚守苏式家具的 " 可爱 " 审美。这一点,实际上对今人搞家庭装修、买家具也是一种启发。

到了清代,大批达官、富商、文人聚集江苏,江苏驻地家具制作与室内装修受到了清宫家具与装修雕饰之风的影响,追逐豪华蔚然成风。由于漆木家具花样翻新受到清廷青睐,清中期,苏式硬木家具的制作从高峰时期滑落,包镶手法很常见,和明代苏式硬木家具相比,精素简练之风渐渐消失。

苏式家具代言人

按照今人的逻辑,好产品需要好的推广方式。如果要为苏式家具选一位代言人,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想必是最合适的人选。

△ 清代《太仓王氏图册》中的王锡爵画像 南京博物院藏

1966 年,位于苏州的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的夫妻合葬墓重现人世,墓内发现五件微缩明式家具,其中包括了拔步床、小木桌、小木椅、衣架以及脸盆架,形式古朴,做工精细,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微缩明式家具,就是明式家具的模型,以一定的比例缩小。2021 年,央视《国家宝藏》还原了这套微缩明式家具的前世故事。这套特殊的明式家具诉说着文人对于家具的理想——一桌一椅便是家。

△ 苏博展厅中的王锡爵微缩明式家具(央视《国家宝藏》截图)

那张特别的小木椅被称作 " 官帽椅 ",尽管王锡爵墓中的官帽椅比真实的明式家具要小得多,但在方寸之间,明式家具的简约风格和巧妙之处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譬如榫卯结构。

《江苏手工艺史》中写道,榫卯是中国木工的伟大创造,突出的部分称 " 榫 ",凹入的部分称 " 卯 ",榫卯套合,家具或是房屋构架便扣连成型。苏式家具零部件以榫卯干插,硬木质材使细榫、小榫不断不裂成为可能。榫有 200 多种,是江南工匠富于巧思、别出心裁的创造。

2021 年,苏州博物馆联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大明首辅日记》,其中的一件文创产品就是这把特殊的榫卯小椅的复刻品。

东方审美影响世界

苏式家具不仅仅蜚声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东方审美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我们不妨从 " 实用 " 的角度来思考。

唐宋椅子的靠背是平直的,而苏州工匠用坚硬的木材打制出与人体复杂曲线契合的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等。圈椅弯曲的靠背与人体脊柱的弯曲正相吻合;弯形圆料 " 搭脑 " 向侧前方顺势而下,成为了扶手,使人体与圈椅有较大的接触面,久坐也感觉舒适,同时形成优美流畅的弧线;整体造型上圆下方,暗含天圆地方理念。

如果说西方沙发任人懒散,坐卧随便的话,苏式家具的坐椅则让人处于凝神端坐的状态,时时不忘礼仪,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彬彬有礼的习惯,体现出儒家既重视舒适又有节制、礼仪需要高于生活享受的艺术设计观。苏式家具天然美丽的质材、简洁凝练的造型、空灵变化的空间、流畅委婉的线形以及精湛细致的工艺,达到了科学、人文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因此成为中外家具设计史上的典范。

丹麦一位设计师韦格纳就以中国的 " 圈椅 " 为原型,设计了一把 " 中国椅 "。1961 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直播总统竞选,肯尼迪和尼克松二人辩论,肯尼迪因为背部有伤,选择了 " 中国椅 " 作为座椅。最终,肯尼迪赢得了辩论,这把椅子也因为一次特殊的亮相而引来了世界的注目。

再看一例。著名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有一处苏州园林——明轩。园林建造的起因就是博物馆董事文森 · 阿斯特夫人想给一批中国明代家具寻找一个合适的陈设空间。网师园的殿春簃被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等人认为是衬托明代家具的最佳背景。1980 年,以殿春簃为蓝本的明轩,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这也是苏式家具走向世界的一段佳话。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凡综合整理自《江苏手工艺史》

相关标签

江南 郑和下西洋 江苏 苏州 太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