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06
《南京地下空间发展报告》发布:规模达7190万平方米,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姚峰 记者 杨晓冬)12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获悉,在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制完成《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地下空间建设总规模达到 7190 万平方米,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 7.72 平方米,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其中,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地下停车设施建设规模为 4592.25 万平方米,共提供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 108.84 万个;地下道路设施建设总体呈稳定增长,道路隧道达 46 座,总长度约为 55.5 公里。

△ 《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

南京地下空间建设总规模达到 7190 万平方米

据悉,《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不仅回顾总结了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时空建设规模、发展态势,梳理了地下空间全行业发展情况,还评价了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特色和亮点,展望了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地下空间建设总规模达到 7190 万平方米,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 7.72 平方米,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近年地下空间建设速度趋于稳定,在满足空间 " 增量 " 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空间 " 质量 " 需求。在竖向开发方面,近年来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普遍至地下二层,部分项目进行更深层地下空间的利用,例如:德基广场二期地下五层(地下 20 米);江北核心区地下城为地下 7 层(地下 48 米)。

△ 备注:2015 年前数据来源于《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5~2030)》,2016 年后为逐年普查核准后数据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5~2030)》明确 " 四城、十一片、多点 " 的多中心、网络化总体结构,构建了 " 主城 + 副城 + 新城 + 新市镇 " 的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以中心城区建设情况为例,鼓楼、玄武、秦淮、建邺、雨花台和栖霞六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为 4,634 万平方米,占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 64.5%。

在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中,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为 140 万平方米,开发密度约 40%,分布均衡,地下空间利用形式以建筑物地下室为主,主导功能以地下停车为主,占 68%; 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规模约为 148 万平方米,最深处直抵地下 7 层 48 米,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将在江北新主城规划 480 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有 4 条地铁线将在地下空间部分交汇;南部新城大校场机场片区是地下空间一级重点开发地区,目前主要以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片区内规划轨道线路 5 条,交通站 10 处,现状管廊 17.8km,规划共计 21.0km。

地下停车设施建设共提供 108.84 万个车位

《报告》内还梳理了南京地下功能设施建设情况。在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 10 条线路,包括 5 条城区线,5 条郊区线,总里程约 378km。老城区轨道站点 600m 半径覆盖率达 75%,主城区轨道站点 800m 半径覆盖率达 70%。运营里程数位居全国第五,线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三,南京是全国第一个所有下辖区均开通地铁的城市。

在地下道路设施建设方面,南京也保持着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道路隧道达 46 座,总长度约为 55.5 公里,包括过江隧道、越湖隧道、穿山隧道等。

在地下停车(机动车)设施建设方面,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地下停车设施建设规模为 4592.25 万平方米,共提供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 108.84 万个。不仅如此,南京还创新地结合老城区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及地铁换乘中心等多类功能设施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平时以地下停车功能为主,在提高了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的同时,减轻了老城区停车交通压力。截至 2020 年底,南京市人防办自建人防工程总量达到了 48 万平方米,共可提供停车泊位 7032 个,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不难看出,南京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正由 " 量的积累 " 转向 " 质的规范 ",综合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持续完善,各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已经形成了具有 " 规模大、人均高 " " 行业发展多元化 " 等六大特色的地下空间发展趋势。尽管在未来发展中,南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各区平衡发展、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化运维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报告》的编制是南京市的首次尝试,可以加强公众、行业从业人员对地下空间的关注,使其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南京市地下空间的建设成效和行业态势,掌握南京市地下空间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亮点。 (图源: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南京 统筹 鼓楼 城乡建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