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1 时 46 分 4 秒,太阳到达黄经 255°,迎来 " 大雪 " 节气,仲冬时节就此拉开帷幕。
古书有载:"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与小雪节气相比,大雪未必指降雪量增大,而是指降雪日数增多,降雪概率增大,由于温度持续走低,积雪的概率增大。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
今年武汉的初雪没有迟到,已在小雪节气期间到来。
△ 2022 年 11 月 30 日凌晨,武汉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记者彭年 摄
△ 11 月 30 日 9 时,武汉大学的雪。城市摄影队侯树洋 摄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记载,大雪 15 天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一候鹖鴠不鸣。
■ " 夜鸣不已 " 的鹖鴠(hédàn)鸟面对瑟瑟朔风,不再鸣叫,安静度过长冬。
二候虎始交。
■ 阴气盛极则衰,阳气伺机而出,虎类开始求偶,繁衍后代。
三候荔挺出。
■ 万物凋敝不发,唯有兰草荔挺,因感到微微的阳气而萌发,生根抽芽。(" 荔 " 是一种根系发达、耐低温的植物,也有说法认为 " 荔 " 是兰草的一种。)
鹖,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鴠,有天亮的意思。" 鹖鴠,求旦之鸟也。"《山海经》中有关于 " 鹖 " 的描述:" 似雉而大,青色有毛,勇健斗,死乃止 ",可见 " 夜鸣 " 和 " 凶猛好斗 " 是这种鸟的特征。
关于 " 鹖鴠 " 到底是什么鸟,各种说法不一。普遍的说法是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寒号鸟。武汉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认为,武汉地区常见的领角鸮、红角鸮等比较符合 " 鹖鴠 " 的特征。
△ 两只红角鸮。
鸮是中国对猫头鹰一类鸟的古称。猫头鹰属夜行性猛禽,晚上活动,行动敏捷,性情好斗。其鸣叫是出于交流、求偶需要。" 进入严冬后,猫头鹰不再鸣叫。待到明年早春时节,它们的活动又会增多。"
△ 枇杷开花。
大雪节气的武汉,处于缤纷 " 秋色 " 的尾声,银杏黄、法桐棕、枫香红,池杉棕 …… 一片暖色。但此时盛开的花却不多,枇杷是其中一种,眼下朵朵白花悄然绽放,藏身绿叶丛中不甚显眼,细风冷雨中正是江城仲冬独有的美景。待到明年仲春,枇杷果实便开始成熟。
农历十一月被称为 " 冬月 "。" 冬月始,大雪至 ",大雪节气的雪在传统农业经验里被看作肥料,古人用 " 腊前三白 " 来形容冬月的雪,即腊月之前下过三场雪滋养土地,对于冬小麦和来年的春耕分外重要。
北宋文人苏颂写有诗作歌咏这个时节的雪:" 冬后五旬逢岁朔,腊前三白遍民田。朝来淑气先时至,又见春秋大有年。"
大雪养生关键是 " 去寒就温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金劲松教授表示,此时头和脚的保暖最重要。
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颈保暖对预防脑卒中等有积极作用。冬季头部切忌顶风吹,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围巾,早晨可以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热水泡脚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泡脚时可以先按摩双脚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各 3 遍,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按摩时要感到酸痛为宜。
金教授提醒:如有动脉炎、静脉炎以及足部有溃疡、炎症、皮肤病等不宜泡脚。
冬天晒背可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可选择有阳光而无风的上午,在室外背对阳光而坐,注意不要空腹,不宜坐得过久,适可而止。
冬季饮食应遵循 " 养肾防寒 " 原则,可适当进食动物性食物或豆类。金教授推荐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栗子粥、肉苁蓉羊肉粥等药膳,能保护肾精,固护阳气。
来源:长江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