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12-08
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58|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邓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申志远

北大荒博物馆陈列着一封王震于 1958 年 6 月 18 日夜写给北大荒复转军人徐先国的信,这封信的故事是这样的。

1958 年 3 月 20 日,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形成了十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的重大战略决策。23 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向地球开战》为十万复转官兵 " 壮行 "。

↑ 王震写给徐先国的信

此时,徐先国正是信阳步兵学校 480 多名学员中即将奔赴北大荒的一员。一名战友对他说,能不能代表我们即将离队的全体同志起草一份决心书,表表我们的 " 英雄本色 "。徐先国写了决心书,又写下一首短诗《永不放下枪》。他将《永不放下枪》抄成大字报贴到走廊,为即将离队的战友和他自己壮行。

↑20 世纪 50 年代复转军人进军北大荒

同年 5 月 7 日,当《人民日报》发表徐先国的这首诗时,他已来到了黑龙江畔的萝北。26 日,《人民日报》发表王震《千万人的心声——给徐先国同志的一封信》,写道:读了你的诗《永不放下枪》,我深深感动了 …… 希望你和你周围的同志们,如同你的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英勇、豪迈," 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永不放下枪 "。

徐先国通过《人民日报》给王震写了回信。半个月后他收到了《人民日报》的来信和随信转来的王震写的亲笔信,就是北大荒博物馆陈列的这封信。收到这封信时,徐先国和战友们播种的大豆已有筷子高,他们正起早贪黑地进行铲地,要争取当年丰收。

1959 年 5 月,徐先国又给王震写了一封信。6 月 26 日王震回信徐先国,信中说:" 愿大家都能成为现代化农业战线上的熟练的战士和农业机械化部队的指挥员。" 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北大荒复转官兵的真挚关怀。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李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